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景氣低迷時才出手!國巨2大併購每年貢獻130億元 陳泰銘親曝背後關鍵

 收藏文章 來自 2022/11/06 財訊





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昨(3)日針對感測器市場策略佈局舉行法說會,近期宣布收購的兩家感測器事業,德國案子牽涉市場較小、申請案需通過的國家大概1~2個,法國則約5~6個;董事長陳泰銘(左二)指出,兩家公司跟國巨既有產品不重疊,併購時程較不會受反壟斷影響,目前認為相當樂觀,預估都在明(2023)年上半年應該會完成。執行長王淡如(右二)表示,感測器符合國巨成長轉型、兩家技術/銷售區域/應用完全符合特規品轉型策略、財務/營運綜效將來有更多空間。

出價非最高,為何德法公司最屬意國巨接手?


國巨之所以進入感測器市場,王淡如指出,國巨將自己定位為全球性元件市場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而感測器也是元件,不管銷售/供應鏈管理/新產品開發製造跟被動元件沒有很大不同;即產品不同但經營模式類似,國巨並非完全陌生。由於感測器有溫度/距離/影像/電流等領域、非常多元化,而現在是一個智能化世代,對感測器應用愈來愈多,國巨看到成長商機;另根據市場調研報告,感測器市場未來幾年平均成長率大概6%左右,基本上符合國巨轉型特規品的長期策略。

由於德國賀利氏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Heraeus Nexensos GmbH)及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Telemecanique Sensors都非原來母公司核心事業,兩家母公司都想找到合適買家;出價並非最高的國巨之所以成為最佳夥伴,是因專注在元件市場、有轉型實績、過去也有併購案整合成功例子、又看到國巨團隊讓人放心等四大原因變成首選。


收購案創雙贏,買賣方各有哪些好處?

德國賀利氏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主要做溫度感應器,溫度範圍從零下200度~1,000度,技術含量非常高,市佔率35%為世界第一;營收分布有一半在工控、一半在車用,高達6成是賣到美國/歐洲,2021年營收約24.5億台幣。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則百分百應用在工業,70%市場來自歐美,2021年營收105億台幣左右。王淡如指出,感測器在國巨集團也不是全新的產品,過去有做電流/電壓跟溫度感測器,加入德法兩個事業部後,集團感測器年營收約190億台幣。

對於收購德法兩感測事業部對國巨將帶來兩個綜效,王淡如指出,財務上,兩家公司依照2021年基礎,每年對國巨貢獻130億台幣營收,獲利也會有貢獻,毛利率高於國巨平均、對整體毛利率會有進一步提升效果。營運上,兩團隊加進來後,對國巨原來事業經營或將來下一步擴展其他感測器市場會有一定助益,並且是特規品,有助加強/加速國巨的轉型策略。


國巨對於兩家公司也具有3個綜效,王淡如指出,國巨有全球客戶基礎,所有品牌客戶/OEM/ODM都是國巨客戶,而德法兩公司則著墨較少;國巨是在亞洲有堅強基礎的公司,把經營效率跟成本競爭力兩個因素帶進去幫助其改善;兩個併進來的事業部在原來大集團屬於非核心事業,想繼續投資技術/產能不容易,國巨則可給予資源支援。

王淡如指出,併購會有幾個馬上可看到的效益,第一、國巨的全球通路可增加兩家公司的營收動能;第二,國巨買這些特規品的生意看3個重點,包括其經營生意的know-how/技術/營運效率,歐美這些特規品公司通常經營生意的know-how跟技術著墨較多/較強,也是國巨較缺乏的,但營運效率是國巨強項,當然需要時間,過去這兩年也幫基美(Kemet)/普思(Pulse)改善。總而言之,銷售方面的綜效應該很快就可看到,營運綜效需要一點時間、但逐漸也可慢慢看到成效。


產業低迷與下修,才是國巨出手併購好時機

陳泰銘表示,國巨對感測器生意已經關注很久,大概7年前就開始考慮怎麼進入但一直找不到機會,直到4年前普思(Pulse)加入、3年前基美(Kemet)加入後才有大轉變。

陳泰銘回憶,2018年產業有很好榮景、2019年就開始下滑,3年前宣布收購基美剛好也是大環境在下修,也因國巨2018年經過被動元件盛況/榮景累積不少財務能力,才能在2019年產業下行時讓基美加入,機會屬於給已經準備好的人,也因產業下行,議了1個不錯的價格。國巨過去很少在產業榮景時做大幅擴充,反而是在產業低迷/下修時擴充;在高峰時擴充,買機器交期都要18個月,等到了之後景氣大概也已經差不多開始往下走。


對於1個月內接連宣布併兩家歐洲公司感測器事業,兩個案子時間點如此接近,陳泰銘解釋此純屬偶然,進行的時間是有差異的,除了牽涉到專利問題討論時間花比較久,也因德國公司比較嚴謹,協商花了滿長一段時間,使得兩家公司談成的時間剛好很接近。

但共通點是國巨都被對方指定必須參與,除了看上國巨在全球的通路可幫忙他們在未來的擴充,陳泰銘指出,兩個工業集團旗下的感測產品非核心事業,在原來母公司得不到足夠資源;但在國巨不一樣,因為感測器也是國巨的本業,會變成核心事業,可獲得更多資源挹注。也因感測器的技術又是另一個層次,也是國巨特規品生意下一波動能,當智能社會來臨,不管AI/IoT或很多新應用慢慢走向智能社會,要變得很自動就要有感應。

陳泰銘表示,感測器有非常多樣化的技術跟產品,跟國巨現有技術及產品有關如電流/電壓感測器以及德法兩家公司技術有關的市場大概110~120億美金,國巨原有部分加上併入德法的部分大概佔7~8%。國巨發展感測器事業會用現有技術及現有產品持續進行有機成長跟擴充,但比較新/高端或別的技術,不偏向從零開始,因為花的時間少說也要10~20年,20年的成本很高,因此偏向用收購的方式增強國巨對技術跟產品的掌握。


由於兩家公司都比較聚焦在關係較好的歐美客戶,國巨的全球通路跟客戶可以幫助他們擴充客戶群,特別是在亞洲部分本來就是從大中華區起家的國巨大本營,國巨對大中華區的打法/生意模式非常熟,但歐美公司進入就卡卡的不會太順,國巨可協助他們進到亞洲市場,加上國巨在日本有子公司TOKIN,有助他們進到日本市場。大部分被收購的公司都會擔心未來,但國巨在公告兩件收購案後就派團隊飛到德國並受到對方熱烈歡迎,這是好的開始。

此外,經營效率的改善也是國巨強項,陳泰銘舉基美為例,原來基美毛利率約僅在27~28%,經國巨調整後,遠大於過去數字;普思過去毛利率也是只有20幾%,都在經國巨團隊調整後有明顯改善,國巨本身的DNA跟血液流著對成本效率的敏感,連標準品的成本效率都能較同業取得不錯的成績,表示這方面的管理做得還不錯,也因為一直保持這樣的傳統,當有技術的公司進來,經過國巨在製造端適當進行效率上的調整、甚至自動化較徹底後,毛利率會大幅改善。


龍頭村田都撐不住,陳泰銘:高標準品未來兩年辛苦

對於日系龍頭村田(Murata, 6981.JP)近日大砍財測,陳泰銘指出,同樣為零組件公司,村田產業性質跟國巨比較像,但大家對村田印象是MLCC(積層陶瓷電容)做得很好、佔營收逾40%,手機佔其業務又是另一個40%,由於過去半年日幣對美金共貶值40%使得表面上看起來沒有衰退太多,但其實因其手機比重較高、衰退很多,若把營收從日幣轉成美金就可看到大幅衰退。

反觀國巨,陳泰銘指出,漸漸的,國巨的生意是提供完整零組件解決方案,MLCC只是國巨生意的一部分,日後感測器加進來後,MLCC比重大概會降到18%,而這18%的MLCC生意靠著在汽車上的應用,帶來不錯的毛利,國巨所有的布局都在強化未來智能社會還有汽車,尤其電動車更是逆轉不了的趨勢;國巨更看到在工業智能化後,種種都需要感測器應用,這是國巨提早佈局未來這塊的主要原因, 若還有相關感應器技術,還是會持續發展下去。

陳泰銘強調,感測器加進來後,國巨在特規品大約會提升到8成,在汽車上的應用應該會加速達到原來2023年車用要達總營收22%的目標,標準品會降到20%左右。標準品生意庫存調整會比較辛苦一點、比預期再拉長,以標準品業務為主的公司在未來兩年會非常辛苦,國巨剛好避掉這塊的衝擊。


(本文由「Money DJ」授權轉載)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投資心理學:深度好文 | 巴菲特如何面對伯克希爾的三次腰斬?

 


收藏文章來自 2023/09/24 投資乾貨合集 聰明投資者

在伯克希爾六十多年的歷史裏,經歷過數次下跌,其中有三次股價直接腰斬。

2017年伯克希爾年報,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引用了詩人吉卜林的《如果》來講述面對大跌的正確心態。他說:當真正的大跌到來,這些大跌提供給了沒有被債務束縛的人們絕佳的投資機會。

巴菲特列舉了伯克希爾在過去53年(2017年末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53年)中4次大跌,“未來53年,我們的股價仍會出現類似下跌,但沒人知道這樣的下跌何時會出現”。

“投腦煎蛋”的這篇文章復盤了巴菲特如何面對伯克希爾的三次腰斬,很多都是巴菲特重複過無數次的道理,在這樣的時候重溫,希望能幫助我們的理性戰勝本能。

以下是全文,聰明投資者分享給大家。


如果

如果你能保持冷靜,當你身邊的人們都變得瘋狂,紛紛指責你,

如果你能相信自己,當所有人懷疑你

但且讓他們懷疑去吧,

如果你遭等待,卻不因等待而疲倦,

或者遭受欺騙,卻不用謊言回敬,

或者遭到憎恨,卻不用憎恨反擊,

能夠不得意忘形,也能夠不巧言令色……  

“伯克希爾本身的成長史能夠提供一些生動的例子,說明短期價格的隨機性是如何‘阻礙’了長期價值增長。”





2017年伯克希爾年報,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引用了詩人吉卜林的《如果》來講述面對大跌的正確心態。他說:當真正的大跌到來,這些大跌提供給了沒有被債務束縛的人們絕佳的投資機會。

巴菲特列舉了伯克希爾在過去53年(2017年末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53年)中4次大跌,“未來53年,我們的股價仍會出現類似下跌,但沒人知道這樣的下跌何時會出現”。

其實,投腦煎蛋也一直在想,巴菲特總是重複這些類似的話是爲了什麼呢?就像芒格說的,接受的人總是瞬間就領悟了,不接受的人說再多也無益。

偉大的先哲把世事的道理濃縮成簡練的句子,但真實的生活要複雜得多,要切身的體會和前行。巴菲特好爲人師的本性讓他決定,不斷地用事實、案例和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的受衆,當真的需要總結時,他總是用一些樸素的比喻和前人的話語。

他不通過自己的話去總結,就像黑格爾說“孔子不懂哲學”,孔子怎麼可能不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哲學與語言之間存在溝壑,但哲學是可說的。

與道德經一樣,巴菲特的道理也是要去“用”的。


Ok!現在,讓我想再讓我們想一個簡單的問題,巴菲特享受“老師”的角色,那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oh,我本來想說教育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但這個詞的濫用實在是讓我作嘔!)

教育的本質是:讓我們學會用理性戰勝本能。

重點不是更多的知識、信息和案例,這些都是無可爭議的必須的,因爲沒有這些我們無從學起;但這些就像這篇文章的本意一樣,僅是提供一個工具、是要不斷附加的。

好,那讓我們正式開始,跟着伯克希爾的歷程,學習一下如何用巴菲特的理性戰勝本能。


1973年3月——1975年1月(最大跌幅59.1%)

1974年11月1日,巴菲特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福布斯》雜誌爲這篇報道起的標題是:“看看所有這些漂亮、穿着暴露的女性吧!”

以下,爲該文的部分節選翻譯。





 我們詢問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你如何思忖現在的股市”。

他回應到,“現在正是投資的時候”。

“我可以投資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他說,“因爲你無需強迫自己揮棒,你站在本壘上,投球手向你擲出47美元的通用汽車!39美元的美國鋼鐵!(但在股票市場上)沒有人會把你三振出局。除了錯過機會,你不會得到任何懲罰。你可以等上一整天,直到外野手全部睡着,再入場、擊球。”

巴菲特的意思是,你要保持冷靜和耐心。“你在市場上會與很多傻瓜打交道,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賭場,其他所有人都在喝酒狂歡。如果你能繼續享用手中的百事可樂,你就能做得不錯。”一開始,人們會瘋狂樂觀,買下所有看到的新東西。接着,他們會瘋狂悲觀,開始買入黃金並預測將迎來又一次的“大蕭條”。

好吧,我們說,既然你這麼好看(股市),你正在買些什麼股票呢?他回答:“我不想兜售我看好的股票。”

我們問:有沒有一些大概的建議?

僅僅是常識性的建議。購買價格低得離譜的。



用什麼方式去衡量股價過低呢?

用傳統的標準:淨資產、賬面價值、公司的商業價值。最重要的是,堅守在你知道的事情之內,不要太過時髦了。

“畫一下你理解的商業範圍,然後剔除掉不符合價值、好的管理層和在困難時期業務風險有限的標準的企業。”

不要選擇高科技公司,不要選擇多元業務公司。“我不理解它們”,巴菲特說,“買入你想要擁有的企業,而不是你希望這家公司的股票能上漲”。

“水務公司相當簡單,報社也很好理解,大型零售商同樣如此。”他還提到了寶麗來(Polaroid,攝影器材公司)。“按照某些(低)價格,你沒有爲未來支付任何(溢)價,你甚至還得到了當下(價值的)折扣。那麼,如果蘭德博士從他的袖口中變出了驚喜(鴿子),你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就得到了它。”

巴菲特建議,相信你自己的判斷,和你經濟顧問的判斷。不要被你聽到的每一條觀點和每一條讀到的建議所動搖。

巴菲特複述了現代證券分析之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本傑明·格雷厄姆最喜歡的一句諺語:你正確與否,與他人是否同意你的觀點無關。換言之,智慧和真理不存在於一時的情緒中。

就算這樣,如果市場一直沒有將它(低價)認爲是一種折扣怎麼辦呢?(如果市場始終沒有識別這個股票的真實價值怎麼辦?)又或者股市始終不見好轉?


巴菲特回覆:“當我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時,我向我當時的老闆本·格雷厄姆問了相同的問題。他對此輕描淡寫地回答道,市場最終總會認識到的。他是對的——短期內市場是個投票機,長期來看它又是一個稱重器。今天的華爾街,他們說‘是的,它很便宜,但它不會漲上去。’這很愚蠢。那些人之所以能成爲成功的投資者,是因爲他們能牢牢抓住成功的企業。市場早晚會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

我們提到了詩人吉卜林寫下的詩句。

巴菲特回覆說,是的,他知曉世界處於混亂中。

“你看,我無法構建一個不受災難影響的投資組合。但如果你擔心企業盈利水平(下降)、恐慌和經濟衰退;以現在的價格,這些東西都不會讓我困擾。”巴菲特最後說到:“現在是投資和變富的時候。”


1987年10月2日——1987年10月27日(伯克希爾股價在不到4周內暴跌37.1%)







在1987年巴菲特致股東信中,巴菲特在“流通證券—永久持股”一節中說,他和芒格視這3家永久持有的企業與那些被私有化的企業無異,他還花了大量的篇幅講述“市場先生”的概念。

以下,爲這部分內容的節選翻譯。

我的朋友和老師本·格雷厄姆很久以前描述過面對市場波動時(應該如何保持心態),我相信這段話對投資成功至關重要。

他說你應該想象市場報價來自於一位非常樂於助人的、你私人業務的合作伙伴,他的名字叫做“市場先生”。市場先生每天都會爲買走你的企業或爲將企業賣給你而報價,從不間斷。

儘管你們兩人各自擁有的企業的經濟特徵(業務經營)是穩定的,市場先生的報價卻不是。換句話說,讓人沮喪的是,這個可憐的傢伙有無法治癒的情緒問題。當他感覺愉快的時候,他只能看到對企業有利的因素。

在這種情緒下,他會報出非常高的買賣價格,因爲他害怕你會搶購他的企業並奪走他迫在眉睫的收益。在他感覺悲傷的時候,他只能看到未來對企業和世界都不利的因素。在這種情緒下,他會報出非常低的價格,因爲他懼怕你會將你的企業賣給他。

市場先生還有另一種可愛的性格:他不介意你無視他。如果他的報價讓你不感興趣,他明天會回來報出一個新的價格。交易完全取決於你的決定。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行爲越是喜怒無常,對你就越有利。

但是,就像是灰姑娘去參加舞會一般,你必須注意一條警告,否則一切都將變爲南瓜和老鼠:市場先生是爲你服務的,而不是來指導你的行爲。對你有用的是他的筆記本(報價),而不是他的智慧。


如果有一天他以一種非常愚蠢的情緒站在你面前,你可以選擇無視他或者佔他的便宜,但如果你被它的情緒所影響,那將是災難性的。當然,如果你不確定你能夠比市場先生更好得多地理解和評估你的企業價值,你並不屬於這場遊戲。

就像他們在撲克牌桌上所說的,“如果遊戲開始30分鐘後你仍然不知道誰是菜雞,你就是那個菜雞”。

格雷厄姆市場先生的寓言看似在今天的投資界已經過時了,大多數教授和學者在談論有效市場、動態對沖和Beta。他們對這些東西的興趣是可以理解的,因爲籠罩在神祕之下的技術顯然對投資建議的生產商很有價值。

畢竟,誰會願意爲“吃兩片阿司匹林”這樣簡單的建議支付高昂的費用呢?巫醫無法依靠這樣的建議獲得名譽和財富。

這種深奧的市場理念對於投資建議的消費者的價值卻是另一碼事。

在我看來,成功的投資並不來自於晦澀的公式、電腦算法或是股票和市場價格行爲所發出的轉瞬即逝的信號。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可以憑藉優秀的商業判斷,並且有能力避免自己的想法和行爲被極具傳染性的市場情緒所影響。

從我自己保持不被影響的努力來看,將格雷厄姆“市場先生”的概念深深刻入腦中是非常有用的。



1998年6月19日——2000年3月10日(最大跌幅48.9%)

縱觀巴菲特的職業生涯,之前的兩次大跌並沒有影響到他個人“奧馬哈先知”的名聲,之後的2008年也沒有,未來也不會有。甚至,在多次危機中,“奧馬哈先知”部分充當了股權市場最後融資人的角色。

唯有這次,巴菲特幾乎是遭到了全市場的質疑。大家都覺得科技改變了時代,改變了投資。當然,結局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堅守自己,堅守“市場先生”的概念,又給所有投資者上了一課。


課程中最最最經典的內容,來自於巴菲特1999年太陽谷的演講。這篇演講被基本完整地收錄在《滾雪球》的開篇第一章,投腦煎蛋在過去的文章中不時地引用過這篇演講的片段,本文就不繼續贅述了。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媒體的隻言片語,感同身受一下當時巴菲特那種需要一個人(當然還有芒格能夠給他精神上的支持)直面世界的壓力。這種壓力是巴菲特整個人生不曾出現第二次的。

1999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25.22%,伯克希爾的賬面價值僅增長了0.5%,股價下跌19.68%,跑輸市場近45個百分點。

1999年《時代週刊》:“沃倫究竟哪兒出了問題?”

《巴倫週刊》:“你怎麼了,沃倫?”

《華爾街日報》:“順勢投資已經深入人心,專注於價值投資已經完全落伍,學學吧,沃倫·巴菲特”。



2008年9月19日——2009年3月5日(最大跌幅50.7%)

巴菲特將2008年的次貸危機比喻成“美國經濟的珍珠港事件”,他說他從來沒有用過這樣的詞彙,僅有這一次。這次系統性危機中,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多次扮演了最後融資人角色。

當然了,對於2008年的危機,還有一篇不能錯過的短文。

2008年10月16日,巴菲特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著名的署名文章《Buying American. I AM.》,如下:

金融系統一片狼藉,在美國和國外都是如此。從金融系統的問題開始慢慢滲出到實體經濟,並且現在這種滲出已經開始轉變成噴湧而出。短期來看,失業率會繼續上升,商業活動會繼續萎縮,各大報紙的頭條會繼續唬人。


所以……我正在購買美國股票。我說的是我的個人投資賬戶;在此之前,該賬戶只投資於美國國債(這個賬戶並不包括我在伯克希爾的投資,而那部分已經確定將全部捐給慈善組織)。如果股票價格繼續誘人,我除伯克希爾以外的資產淨值將很快全部滿倉美國股票。

爲什麼?

我的買入準則很簡單: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幾乎肯定的是,恐懼現在已經廣泛傳播了,包括那些投資界的老司機都很恐懼。

當然,對於那些高財務槓桿的或者競爭力不強的公司確實應該恐懼。但是,對於我們這個國家的這麼多優秀公司的前景產生恐懼是荒唐的。這些公司的盈利在短期會受影響,但是從今天開始的5年,10年和20年後,很多公司會報出創紀錄的利潤。

我需要強調一點:我無法預測股市的短期走向。如果你問我一個月,或者一年後股市往哪裏走,我根本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股市在經濟和市場信心真正復甦以前,市場就會開始上漲,甚至是大幅上漲。,

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些歷史。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道瓊斯指數在1932年7月8日跌到歷史最低的41點。在接下來的一年中,美國經濟持續低迷,一直到1933年3月羅斯福當選成爲總統後才開始復甦。但是那時候,股市已經上漲了30%。

在二戰時期,美國股市在1942年4月達到底部,那時候盟軍和軸心國誰能取得戰爭的勝利還很難說。

1980年代,購買股票最好的時機是通脹最嚴重的時候。


簡而言之,壞消息永遠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它讓你能夠以低價購買美國的未來。

長期來看,股市能夠給投資者最好的投資回報。在20世紀,美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各種軍事對抗,大蕭條,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石油危機以及水門事件。但同時,道瓊斯指數從66點上漲到11,497點。

你可能覺得,任何一個投資者在20世紀這個大牛市中都不可能虧錢。但卻有很多投資者確實虧錢了。那些不幸的投資者在感覺良好時買入股票,在新聞報道唬人時賣出股票。

今天,那些持有現金的人最感到安心,他們不應該這麼做。他們選擇了一個非常糟糕的資產。從長期來看,現金會不斷被通脹侵蝕而貶值。事實上,政府爲了應對目前的危機,很有可能會採取偏通脹的財政措施,這樣會使現金的貶值速度加快。

在接下來的10年,股票的回報幾乎肯定會超過現金,而且會超過一大截。那些等待更好時機入場的投資者們忘了Wayne Gretzky(冰球明星)的一句忠告:我總是滑向冰球運動的方向,而不是等冰球滑走再追。

我一般不喜歡對股市發表意見,同時我想再次強調:我完全不知道股市在短期內會向哪裏走。儘管如此,我想效仿一家在空蕩蕩的銀行大樓裏新開的餐廳所做的廣告:將你的嘴巴和錢放在一起(Put your mouth where your money was)。今天,我所說的和我所做的都選擇了美國股票。



結尾

還有什麼比巴菲特自己的話說得更好的呢?

最後我還是想繼續引用一段巴菲特和芒格非常喜愛、屢次引用的《如果》一詩作爲結尾。

如果你能與凡人交談,且彬彬有禮,

或與國王同行——而不奴顏婢膝,

如果仇敵和密友都無法傷害你;

如果你在乎每個人,但不會缺了誰就不行,

如果你在想發泄憤怒的那一分鐘

去進行六十秒跑步,

大地以及大地上的萬物都將屬於你,

而更重要的是,你將是真正的男人,我的孩子!


交易心理學:投資一定是追求大格局上的成功

 



收藏文章 來自2023/09/22 富途牛牛 紅與綠


導讀:

成功的投資本質上就是等待着市場煥然大悟,而不是市場讓自己如夢初醒。只有在正確的方向上,用正確的邏輯來堅持才會有正確的結果。

米蘭·昆德拉曾說:“在時間的亂山碎石中流過,兩岸的景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將流向沃野還是沙漠。”

就二級市場而言,這裏是一個萬花筒。來這裏投資、投機和賭博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找到自己渴望找到的成功案例。這裏的世界,法無定法,最終的成功只以獲得的盈利來衡量。苦苦地堅守如果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也無人喝彩。

不管是每天西裝革履進出高大上CBD的專業人士,還是調研路上伴着塵土在滾滾車輪上顛簸的研究員,甚至是就着泡麪蹲在電腦前看盤的屌絲股民,只要我們選擇了二級市場,最終的目的,也許僅僅是想成爲一個"略懂投機之道的混子",因爲你的一切交易的行爲基礎,離不開預測,不管是按年、還是按天、按分鐘爲單位;不管你預測的是股價變動還是企業盈利。總之測對了是大師,測錯了是大校。當對錯在你的身上間歇發生的時候,你想不成爲混子都難。有根據的預測,是專業,沒有根據的預測是瞎猜,但生活的精彩之處就在於瞎猜也不一定輸給專業。沒人在意是否“當專業成爲了負擔,市場就變成了賭場”,但預測錯了還拿市場因素找理由就等於耍流氓了——我是一隻鷹,只是颱風來了所以輸給了豬,這是多麼牽強而蒼白的理由。

雖然決定最終結果的往往是常識,可是風還沒停之前,常識又如何在混沌之中得以顯露?就像縱貫線裏的那首歌:"真理在荒謬被證實以前,都只是暗室裏的裝飾,只有眼前亮起來了以後才有機會彰顯它的價值,不是誰能決定的"。

也正是因爲在二級市場裏的確有時候鷹會輸給豬,而且找不到恰當的理由加以解釋,於是很多人高估了自己占卜能力,冒着隨時將被踩踏的危險衝進場去。每一場悲劇的發生都是基於貪慾和對自己能力的高估。查理·芒格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在能力上沒有提高,只執着於慾望,往往最後要面對的是萬丈深淵。

證券市場是一個投資起步最低門檻的地方,甚至有人把它看作是合法的賭場,可當成千上萬的人佇立在電腦屏前,面對着同一條K線在下注的時候,你是否曾經仔細想過:你憑仗什麼去贏?

每一年的交易、每一天的交易、每一個小時的交易、甚至每一分、每一秒的交易都構成了市場波動的本身,以秒爲單位來看,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經歷驚濤駭浪;可是以年爲單位,任何一天的驚天動地都會顯得波瀾不驚。一切總會過去。

隨着時間的流逝,回首往昔,你是否真正穿越了市場的亂山碎石,奔向了資產增值的沃土?

價值投資,無疑是投資領域最耀眼的明珠之一,雖然是老生常談的題目,可是我還是想說一點自己的理解。

二級市場,在大部分的時候是極其有效的。在市場正常的日子裏,我曾經嘗試在合理的市盈率(15-20倍)買入的國內、國際消費大牌企業,在3-5年裏股價幾乎在圍繞着你買入的價格上下30%範圍內波動,從長期看就是一條直線,五年裏除了可憐的一點分紅,幾乎顆粒無收。


這就是巴菲特所說的長期價值投資嗎?也許等到大牛市的到來,它們也會有翻番的機會,可一生中你有幾次碰到大牛市的機會?人生能有幾個五年能經得起這樣顆粒無收的等待?而且,如果你的股票漲是因爲牛市來了所有的股票都在漲的緣故,那麼你花費了無數時間和心血去選時選股又有何意義?

你的收益,在買入的那一刻已經決定。想在成熟市場裏取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絕對不是買入藍籌長期持有那麼簡單。

即使在牛市裏,買入市盈率合理的企業也可能遭致損失,當板塊退潮的時候,就算你買的不貴,也會造成誤傷。

投資這件事,千人有千面,如果離開二級市場論投資,其實很簡單,以做實業的標準來考量企業就可以,甚至以買房子收租的收益率來衡量投資的可行性。但是在二級市場,這些簡單的邏輯就會在短期甚至是特定的中長期時間段內被顛覆,而問題出在估值與預期上。說白了就是市場定價,同樣的企業,在不同的市場會造成不一樣的定價,這不代表其中一個某一個市場一定出錯,如果以此爲買入和賣出的依據就會走彎路,原因只有一個:市場的定價者偏好不同。

曾經有人拿着在A股上市的華誼兄弟市值去類比在美股上市的博納影業,從而得出低估或高估的結論,似乎這樣的邏輯表面正確,但想想就算A+H股票在滬港通以後都存在明顯差價,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抱怨市場無效了;就算同樣的企業,在同一市場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定價,美股500萬彩票網,在市場情緒樂觀時,40倍的動態市盈率都不嫌高,考慮的是明年20倍、後年15倍的預期市盈率,但兩個月不到,當資金退潮的時候,跌到靜態20倍市盈率都沒人要,這難道僅僅是一個股東拋售和行業審計而引發的慘案嗎?

橫在價值與價格之間的永遠是K線的跌宕起伏。而投資需要的是一種對時間和股票關係的定見,否則,追逐市場,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僅僅是在小輸小贏之間隨波逐流。不要忘記,企業本身,才是我們投資的主體。

在電腦屏不斷刷新的數據面前,很容易讓人改變想法,在投資領域的犯錯往往也就出在一念之差,因此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問題就出在這"一念"。

在二級市場上每一位參與者想要長期活下來就必須構築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體系,這套體系是你的一個篩子,爲的是讓你可以把市場上的機會依照你的能力做出一個區分,篩掉那些你把握不了的,留下那些你可以把握的。減少這"一念"的存在,就是留住了財富。如果你的篩子太密,把很多似是而非的機會留在篩面上,妄想抓住所有機會,那麼你的篩子就變成了骰子。

每一個人由於其天賦不一樣,個性也有差異,所以最終每個人的篩子也只合適自己使用,別人用你的篩子篩不出相同的結果,就算給你的是同一時間段,巴菲特只有一個,你也只能最終做回你自己。

而那些從沒想過做篩子的人,只能在波浪中艱難生存、在波浪中寂靜湮滅。所以投資一定是追求大格局上的成功,而不是執着於細枝末節上的花樣和技巧。絕大多數人,缺乏的是一種對投資的穿透力,而不是發現好企業的分析能力或是在明顯趨勢中小賺一票的判斷力。如果沒有這種穿透力,僅僅依靠聰明,十年,你的賬戶也就是原地踏步,不輸已經不錯了——而不輸已經是輸了。

企業是投資之本,就算其它因素錯了,企業選對了,風險也就降低了。好業績,出乎意料的業績高增長才是最重要的股價驅動因素。

股價的變化引導着市場對企業理解的不斷深入,當人們一次次想明白爲什麼股價不斷上漲的時候就是市場在由量變到質變最後幡然醒悟的歷程,你所要做的就是在漲之前站對位置,等待着市場的逐步認可。當市場徹底理解並透支這種理解的時候離場。

成功的投資本質上就是等待着市場煥然大悟,而不是市場讓自己如夢初醒。只有在正確的方向上,用正確的邏輯來堅持才會有正確的結果。

平穩的業績只能造就平庸的股價,這是市場效率的體現,股價包括了對未來的預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市場唯一需要的是驚喜。買入的企業,不要像電影《無間道》裏說的一句話:"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未來。"

在市場的另一面,投資要追逐市場的風口,這本身沒錯,當風來的時候,資金會把整個行業炒上去,但只有出色的業績會讓好企業留在巔峯並一路向上,也許,對好企業來說,天空才是股價的盡頭。但對於平庸企業而言,最終還得跌回塵土,要命的是你不知道這一天什麼時候到來。否則,漲上去需要一年,跌回來只要三天,閃電打下來的時候,你一定要在場,可能見證了最美的風景也可能不幸被劈身亡。

必須承認,價值投資的入手點必須是價格開始具有吸引力這個前提。可惜,市場實在太聰明瞭,常常以相對便宜的價格引誘聰明人犯錯。廉價永遠不能成爲買入的理由,大部分的廉價都僅僅是在講述在一個前景模糊的行業裏等待一個不確定消息的故事。

也不要拿曾經的高度和價值投資來麻痹自己,所有血淋淋的教訓都是犯了同樣的錯誤:被既有的價格所錨定,並以此決定你的價值邏輯。有些領域投入一萬個小時,你就勉強能精通,但也有的事,投入越多時間就越迷糊,比如說看盤這件事。


人類習慣在事情發生以後找邏輯,做總結,有着天生的歸納傾向,化繁爲簡,直指要害,這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在二級市場,對着股價做歸納基本就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不因爲下跌而賣出,不因爲上漲而買入。也許才剛剛開始在價值投資領域入門。

市場的無情不會顧及任何人的面子,長期來說,每個人在資本市場上獲得的收益來源於對市場的認知廣度以及對企業的理解深度,正是這一縱一橫給予了你在市場中的座標定位。

從市盈率公式PE=股價/EPS出發,可以推導出股價=年度每股盈餘×市盈率這一結論,也就是說,影響股價的最關鍵變量是兩個,一個是每股盈利,一個是市盈率。每股盈利決定於企業本身,而合理的市盈率決定於市場定價機制,它們不是簡單的加和,而是乘法。抓住了這兩個變量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也就抓住了篩子的綱和目,綱舉則目張。二級市場投資,技術的部分是基於對企業的理性判斷,藝術的部分是基於價值與策略之間的平衡,也就是說,只要參與二級市場就一定會涉及投機,也許投機自有其嚴格定義,但在我看來,投機的成功是基於策略而非運氣,這是與賭博的最大區別。                                         

生活的品位來自於拒絕大多數平庸的東西,而投機的品位來源於拒絕大多數平庸的機會。

最後說點題外話作爲這篇文章的結束吧。

每個人心識水平不同。有的人修行一生以慘痛的教訓和嚴格戒律爲尺也僅僅可以做到別人以生俱來便有的習慣,特別是當這種事情發生在同一家庭裏的兩兄弟或是兩姐妹身上時更會讓人感概萬千。教育可以讓人增加知識,但提高不了心識。


對於心識水平高的人來說,在生活中秉持自性,就是別人苦苦追尋想要達到的修行境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各有天命。正如《幽夢影》裏的一句話"才子而富貴,定是福慧雙修得來。


"如果長期在市場上不成功,也不必執着於一定要成爲一個投資大師的夢想,價值投資增加了在股市中獲利的機率,但不改變你對財富的容納能力。當年,牛頓要是早點進入股市那世界就會少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多一位平庸的投資人。

所以,巴菲特的成功不是因爲"他很早就明白了價值投資的原理而且用一生的時間去堅持",這是他成功的邏輯而不是成功的本因,


真正的原因是他找到了自己天賦所在的領域,把巴菲特的書翻破了,投資卻年年虧損的人到處都是;同樣,比爾蓋茨的成功也不是因爲他大學沒上完就去輟學創業,我還見過更多的人高中沒上完就去創業到現在還在到處晃盪無所事事的人。

在人生的大格局裏,只要選對了與自己天賦、興趣相對應的領域就是最好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