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摘錄自 2021/7/13 富途牛牛 思想鋼印
來源:思想鋼印,作者:人神共奮
牛牛敲黑板:
1、找到盈利的核心要素就是「分析盈利」和「總結模式」這兩點。
2、「分析盈利」,就是對過去的成功投資經歷進行歸因分析。
3、「分析盈利」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模式」,就是盈利的可持續、可複製、可升級性。
4、投資是一件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事情,所以幾乎所有的正確的投資方法都在增加盈利的確定性,而不是盈利的多少。
股票投資也有盈利模式
我之前認識了一個股友,他特別愛買那些受到行業負面事件衝擊的優質企業。幾年來,先後靠此抓住了茅台、中興通訊、隆基股份等投資機會。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個投資經驗,大部分人只是記住了這個經驗,等機會來時再判斷能不能做,只有少數人能夠對這個經驗進行詳細的機會分析,將其出現的條件、建倉手法、倉位控制等一系列因素總結成一套獨特的打法,甚至形成一個投資偏好。
這就好像企業經營中的盈利模式,幾乎所有的盈利模式都是由企業領導人偶爾發現的經營機會演變而來的。
而一個投資體系的核心,就是一套或幾套盈利模式。
我之前寫過一個股票投資的「盈利模式」系列文章《價值投資的四種盈利模式,掌握一種就能受益終生》,介紹了四種盈利模式,實際上,盈利模式就像企業的商業模式一樣,可由幾種基本形態演變出千變萬化的模式,關鍵是符合企業的價值觀、資源和產品特點。
盈利模式聽上去很玄,但好在股票投資核心就是一買一賣賺差價,沒有什麼「花頭精」,主要方法很簡單:
1、找到你之前做過的比較成功的案例;
2、抽取其中可複製的方法;
3、在實踐中依樣畫葫蘆,不斷總結經驗;
4、把該方法的一些條件、步驟固化——最好量化下來。
所以找到一個盈利的核心要素就是「分析盈利」和「總結模式」這兩點。
成功投資的歸因分析
「分析盈利」,就是對過去的成功投資經歷進行歸因分析。
分析的角度有很多種,最重要的就是我上一篇中的問題:一筆給你帶來豐厚利潤的投資,你賺的是估值的錢,還是業績的錢?
這篇文章,有讀者提出,要做同時賺估值和業績錢的「戴維斯雙擊」,這個説法就是沒有歸因。
「戴維斯雙擊」中,業績增長帶來的利潤是你的目標,也是出手的依據,而估值的提升是「買一送一」,是可能出現也有可能不出現的結果——很多股票業績上升後,估值並不變化甚至反而下降,所以「戴維斯雙擊」本質還是在賺業績上升的錢。
在這兩個大方向下,可以具體到某些類型,以我在「盈利模式」系列中的四大類型為例:
盈利模式一,困境反轉。
好行業好公司遇上了「壞運氣」,經營陷入暫時的困境,導致股價下跌,投資者可以抓住機會買入,等待經營業績反轉。
上面的「戴維斯雙擊」中已經分析過了,本質上還是賺業績錢,估值提升是「買一送一」。
盈利模式二:成長加倉。
當我們發現一家公司有「預期差」時,我們先買入一部分倉位,在企業經營狀況往我們預期的方向上變好的過程中,再繼續加倉到設定的最大倉位。
「成長加倉」賺的是什麼錢呢?成長股在業績加速的跡象之前,估值會率先提升,接下來是業績兑現期,估值緩緩下降到正常水平。在這種盈利模式下,前期賺的是估值的錢,後來賺的是業績的錢。
盈利模式三:價值中樞。
穩定增長的白馬股的收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業績持續上漲的收益,另一部分是市場風格偏好帶來的估值由低估向高估變化造成的收益。
這種盈利模式有兩種不同的具體模式,如果你更注重股價中樞隨業績的穩步上升,就是賺業績的錢;如果你一定要等到公司進入低估區間再出擊,那就是賺估值的錢。
盈利模式四:產業趨勢。
判斷在今後幾年最主要的科技產業趨勢,是找到符合這個趨勢的公司中最能出業績的幾家,在趨勢形成前買入,在業績兑現期兑現利潤。
這種盈利模式也有兩種不同的模式:如果你喜歡選業績釋放的確定性比較大的公司,那就是賺業績增長的錢為主,因為此類公司在趨勢形成前往往估值不低,也沒有什麼彈性;如果你喜歡未來空間廣闊、概念純正,但業績釋放不確定的公司,那就是賺估值的錢,因為此類公司往往在這一輪趨勢經歷從極度低估到過度高估的過程。
成功投資的歸因分析很難,但一定要做,一定要客觀。至少要知道,哪些是你追求的目標,哪些是「買一送一」的結果;投資過程中哪些是你可控制的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它的賠率、勝率和出手頻次如何?……
成功投資的歸因分析還有一個難點,單筆股票投資的成功因素中,九份靠運氣,一份靠努力,只有形成投資體系,才能把運氣的因素降下來。所以你一定要分清楚該筆投資中,哪些是財神爺暫時寄放在你口袋裏未來還要拿走的,哪些是你自己憑本事永遠留住的錢。
比如朋友有一筆去年買格力的投資紀錄,雖然最終大賺,但卻難言成功,因為高瓴投資是一筆意外因素,包括股改本身也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事實證明,格力去年不但未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在2020年與美的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一筆賺錢的投資,應該歸於失敗案例。
「總結模式」的三個要點
「分析盈利」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模式」,就是盈利的可持續、可複製、可升級性。一個好的盈利模式需要你把大部分的資源和資金都投入其中,需要你能長期穩定地使用該方法獲利。
「總結模式」的要求,我總結為以下四點
第一、能持續地找到機會,其盈利也是穩定的
比如「淨利潤斷層法」,選擇在財報公佈後出現跳空缺口的股票,如果股價其後一段時間獲得缺口的支撐,則説明估值和盈利的持續性得到了市場認可,有進一步上漲的動力,此時就是一個最佳買入點(具體案例見《牛股是怎麼煉成的,5000字深度覆盤滬電股份一年五倍走勢》)。
這實際上是基於「成長加倉」的場景化操作,是被很多策略驗證過的方法,盈利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又能持續地找到機會,就可以在此方法的基礎上,加上機會發掘、倉位管理和止損止盈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建立一套有效的盈利模式。
相反,有一些投資雖然幹得漂亮,但不具備可複製性,比如一筆在茅台上獲利的投資,如果是基於基本面分析,那可複製性就很低,因為茅台的資源和品牌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具可複製性。如果是交易性機會,那就要具體看了。
還有一些方法,盈利的穩定性存疑。很多基於幾個技術指標或財務數據進行投資的方法,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回測,得到的結果大相徑庭。還有一些方法,其效果與使用者的數量有關,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失敗。這些盈利穩定性不足的方法,都無法成為盈利模式。
第二、你現有的資源可以支持這個方法
股票投資的資源就是你的倉位、研究精力和時間,有一些對機構投資者有效的方法,個人投資者卻無法承受其資源要求。
我看見過有人總結了一套通過細緻而全面的草根調研跟蹤上市公司經營預測下一季財報,並與長期基本面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投資方法,理論非常完美,很多機構投資者也在使用,但這個方法有很大的侷限性:
首先,無法跟蹤2B訂單型業務的公司;其次,無法跟蹤財務報表調節空間大的公司;最後,它對於投資者來説精力耗用太多,且都是大量低智力水平的重複勞動。
所以,這種方法對於個人投資者只能偶爾為之,無法發展為盈利模式。
像前面説的四種盈利模式中,「價值中樞」所需要的研究資源比其他三種更少,對於非職業的個人投資者更加適合——從收益上説,在長期業績增長中獲得長線基本收益,抓住其中估值較低的機會可獲得超額收益;從成本投入上説,投資對象以確定性較高的白馬為主,用較小的研究資源投入,獲取中等偏上的收益,是一種可操作性很強的盈利模式。
第三、不斷升級你的盈利模式
我剛剛開始做股票是從KDJ、MACD等技術指標開始的,這些方法一開始還真能賺錢,完全可以升級為一個盈利模式。但1996年的一個小牛市後,我就感覺方法開始失靈,後來才理解,原因有兩個:一是用的人太多,指標所代表的投資心理就不存在了;二是做莊模式開始興起,導致量價信號被扭曲。
不光是技術分析方法,大部分投資方法都建立在某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投資者特徵、公司特徵上,時過境遷,早晚會失效。比如2015年以前非常有效的各種小市值、低價股的盈利模式,現在大多已失效。
所以,不斷升級自己的盈利模式以符合時代的要求,不斷尋找新的盈利模式才是持續的盈利之道。
第四、符合你個人的能力圈和投資價值觀
賺業績的錢,需要對企業創造價值的行為有深刻的理解,所以芒格説五十歲之前不懂價值投資;賺估值的錢,本質上是在猜測他人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博弈行為,很多人缺乏這種理解羣體心理的洞察能力。
投資者無法長期使用自己不喜歡或不擅長的方法賺錢,不能因為某些方法能賺錢,你就能用,這也是判斷盈利的重要考慮因素。
投資,應該是一件無聊的事
投資是一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事情,所以幾乎所有的正確的投資方法都在增加盈利的確定性,而不是盈利的多少。所以一個穩定的投資體系必然建立在一個或幾個穩定的盈利模式之上。
可能大家腦子裏都有一種大片式的賺錢場景,驚心動魄,絕處逢生,抄底逃頂,全倉出擊。實際上,真正賺錢的過程都是很無聊的,就是找到了一個體系,不停地虧小一點的錢,賺大一點的錢,慢慢地滾雪球。
單次交易的過程要忍受短期模糊,更接近藝術,但投資體系應該像科學一樣,追求長期確定性——在一個盈利模式上,通過賠率、勝率和出手頻次這三個指標的配合,設計一個好的投資體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