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淨利潤增長987倍,台積電富了誰?

收藏文章來自 2021/7/8 富途牛牛 拓墣產業研究 發布文章



 

隨着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哪些企業能成為行業的常青樹,需要時間的驗證。



1994年,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和傑裏·波拉斯合著了一本書——《基業長青》,書中選取了18個卓越非凡的公司進行研究,試圖找出企業長盛不衰的祕訣。

17年後,段永平按照這個理論,找到了當時他認為最能基業長青的企業,並重倉。隨後的9年,蘋果帶給了段永平9倍的收益。

然而,如果將時間拉回到1994年,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蘋果會是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

彼時的蘋果正處於歷史的低谷期,淨利潤下滑,毛利潤連年下降。直到2年後喬布斯迴歸,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才有了蘋果如今的輝煌。

從目前蘋果取得的成果來看,這家企業無疑是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

那麼在半導體領域,是否也存在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如果有,誰最合適?

一、造鐘師

根據基業長青的理論,一家偉大的企業,創始人通常都是「造鐘師」而不是「報時人」。

所謂「造鐘師」是指創始人主要致力於建立一個組織,一個會滴答跳動的時鐘,而不是用一款優秀的產品去為公司開拓天地,這是「報時人」的職責。回顧蘋果的歷史,喬布斯無疑契合「造鐘師」的身份。

2013年,段永平接受採訪時説:「喬布斯實際上被神化了,他主要是建立了創新的文化而不是自己創新。」後來段永平又補充:「只有強大的企業文化才能不斷吸引到好的人才,並留住他們。不能理解這點的人們大概就只能炒一輩子股票了。」

創造一個公司的價值體系容易,但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一個新的時代難。喬布斯通過iPhone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而在半導體領域,台積電與蘋果有許多相似之處。張忠謀通過台積電開闢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對行業或者科技產業的貢獻不亞於喬布斯。

作為「造鐘師」的張忠謀認為,辦一個半導體企業,要長期繁榮,只有一條路——成為世界級,而要成為世界級企業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專注。因此台積電成立30多年來,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晶圓代工業務做精、做細、做到極致。許多後進的晶圓代工廠商也都以TSMC-like為目標。

如果你能做好一樣東西,為什麼還要做很多做不好的東西呢?」這是段永平對蘋果的評價,同樣也適用於台積電。

二、企業的生命週期

美國人伊查克·愛迪斯曾用20多年的時間研究企業如何發展、老化和衰亡,最終提出了「企業生命週期」理論。在該理論中,愛迪斯將企業的生命週期劃分了十個階段,從嬰兒期到穩定期,再到官僚期,直至最終死亡。



企業生命週期理論説明企業的發展總是有跡可循的。成功的企業總是千篇一律,失敗者各有千秋。如果將企業的生命以10年為計量單位,會發現台積電與蘋果的成長軌跡驚人的相似。

全球半導體觀察統計了蘋果公司和台積電30年來的營收、毛利、淨利潤的數據。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蘋果公司的前15年時間,都處於幼兒期(雖然蘋果成立於1976年,但喬布斯中途被驅離,後蘋果經營不善才重新被邀請回歸,所以喬布斯治下的蘋果應該從1996年開始算起)。




在最初的10年時間裏,無論是蘋果的營收還是毛利、淨利都增長緩慢,甚至有幾年還出現了淨利潤負增長。

隨着喬布斯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對蘋果戰略以及公司架構與文化的調整。從2004年起,蘋果開始強勢崛起,並且進入了長達11年時間的快速成長期,營收增長28倍,淨利潤增長193倍。從2015年開始,蘋果公司進入成熟期,增長速度趨緩,並有幾年出現了負增長。

與蘋果類似,從1990年開始,台積電的前十年時間處於嬰兒期,新的商業模式開始成型,市場需要開闢,公司的架構和文化也需要時間孕育與成長。




新世紀的前9年,台積電穩步增長,對應了企業生命週期中的學步期。從2009年開始,台積電進入快速成長期,11年時間營收增長4.47倍,淨利潤增長5.8倍,目前隨着全球半導體供應緊張,未來一段時間,台積電或許還將處於增長期。

企業的增長不會一蹴而就,強大如蘋果也有十幾年的蟄伏期,台積電從成立到開始騰飛,走過了二十年,這些時間不是毫無意義,而是十分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一個大廈的地基能有多穩,護城河能有多深。

三、創新無止境

《基業長青》認為,偉大的公司都是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之上,不斷開拓更廣的邊界,創新沒有止境。

蘋果公司的核心業務在於智能手機。如今全球智能手機已經進入存量市場,而且智能手機也幾乎很少再出現革命性創新。包括蘋果在內的所有手機廠商,每年在做的只是日常更新,更快的處理器、更高清的屏幕、更優質的相機、更大的電池和更高的價格。

在硬件上,蘋果公司偶有創新,比如近些年來聚焦健康的Apple Watch,對傳統耳機進行革命的AirPods,以及防丟神器AirTag等。

除了硬件上的日常升級與小規模創新之外,蘋果正在做的一件事是軟硬件結合

近些年來,蘋果一直在自研芯片,除了A系列芯片之外,M1芯片,以及正在研發的基帶芯片,這些硬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與蘋果的iOS系統進行融合,建立一個牢不可破的軟硬件生態壁壘。

摩爾定律正在放緩,蘋果通過軟硬件結合在突圍,台積電也在通過先進製程+加先進封裝在不斷創新

台積電希望通過系統整合芯片技術的微縮,和公司先進的硅技術保持一致,進一步提高晶體管密度、系統功耗、性能和麪積與成本競爭力,在後摩爾時代依然能有所作為。

除了先進封裝之外,台積電的觸手也觸及第三代半導體,目前台積電已小量提供6英寸硅基氮化鎵晶圓代工服務,並於近期宣佈與意法半導體合作加速市場採用氮化鎵產品。


四、微笑曲線的背後

1992年,台灣宏基集團的創始人施振榮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該理論認為:「在附加價值的觀念指導下,企業體只有不斷往附加價值高的區塊移動與定位,才能持續發展與永續經營」。

微笑曲線兩端「翹起的嘴角」,分別代表的研發與服務。一個企業如果處於這兩端,則代表着其有強勁的盈利能力,而單純的製造和組裝只能位於中間的低價值區,其利潤十分微薄。




嚴格來説,蘋果並不是一家制造業公司,因為蘋果並不生產iPhone、iPad、iMac。這些產品從芯片到硬盤再到顯示屏和組裝,全都是外包。但蘋果卻擁有控制定價權,並且拿到了絕大多數利潤。

其中的原因可以在「微笑曲線理論」中找到,蘋果輸出的是研發,是獨特的概念和服務,蘋果品牌所代表的風尚、精妙的設計及工藝,這才是蘋果有別於其他手機廠商的原因所在。

台積電是一家制造業企業嗎?是的,但又不完全是

台積電同樣牢牢掌握着微笑曲線兩端的嘴角區域。在研發製造上,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積電在2021年Q1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史無前例的55%。並且台積電是先進製程的領軍企業,5nm已經量產,3nm已經在路上。




從研發投入來看,去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為170億美元,佔營收的36.36%,今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預計在300~310億美元左右,再創歷史新高。可以説台積電在研發上不遺餘力,同時遠遠領先於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台積電強調的從來不僅僅是製造業,還有服務業。其還專門在公司內部提供獎勵以鼓勵員工的顧客服務與創新精神。做服務這一點從台積電的「以服務為導向,以及客户最大整體利益的提供者」宗旨就可以看出。


△Source:工業工程,第16卷第2期


台積電與蘋果的發展之路殊途同歸,最終都走在了研發和服務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足夠的利潤,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與創新。

五、盈利能力

平均利潤超越行業平均水平是基業長青企業的一大特色,蘋果如此,台積電亦如此。

截至2020財年底,蘋果存貨的產品總價值為40.6億美元,以蘋果硬件產品營業成本1512億美元計算,存貨一年的週轉次數高達40次,平均9.8天週轉一次。段永平用「瞠目結舌」四個字形容蘋果的週轉率。在成本上,同樣功能的硬件,蘋果的成本行業最低。

在過去的30年時間裏(1991~2020),蘋果營收增長了44倍,淨利潤增長了185倍,毛利潤增長了16.6倍,過去十年,平均毛利率在39.26%。蘋果的盈利能力,以及對上下游產業的控制能力大大領先於同行。

30年來,台積電的營收增長299倍,毛利潤增長517倍,淨利潤增長987倍。最近10年,台積電的平均毛利率為48.56%。

此外,據Wccftech報道,台積電平均每片晶圓的收入為1634美元,比全球晶圓廠的平均水平高了66%,也比中芯國際高了一倍。

代工企業面臨價格戰是難免的,同行之間競爭,不但會有遭遇戰,甚至會有肉搏戰。如果打價格戰的話,台積電則有兩個優勢:有規模、有技術工藝。這些都是競爭門檻。此外台積電還有一個殺招——激進的折舊,台積電的設備折舊年限為5年

這是非常激進的年限,按照這種設備折舊方式,新產能五年計提完折舊,第六年就可以憑藉成本優勢降價,這對於同業而言形成了極大的價格殺傷力。因為那時同行們還在折舊設備,而台積電已沒有了這方面的成本。

有能力實施激進的折舊,價格戰一旦打起來,一方面同行盈利能力下降,而台積電卻可以維持住利潤率,另一方面,台積電能得到更多的訂單,更多的市場份額。



六、培養接班人

基業長青的企業都喜歡自己培養接班人,而不是外聘。基業長青的作者在調研時發現,在統計的18家企業總計1700年的歷史中,只有4次是外人直接接任CEO角色的案例,大多數時候都是公司內部培養接班人。

比如通用培養了管理大師傑克·韋爾奇,蘋果培養了供應鏈高手庫克。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2021年股東會上説:「我想強調一點,庫克,蘋果的CEO,他真的是我們所目睹的所有的很多行業的CEO裏面最棒的一位管理人。他把蘋果管理得井井有條。當然,他辦不到之前喬布斯所做的一切,他在創意上做不到喬布斯那一步。但是,我也不覺得喬布斯在管理方面能像庫克這麼出色,尤其是多年來這麼出色的管理。」

2005年,張忠謀退居幕後,將台積電的大權留給了蔡力行,希望他能堅持公司的價值與理念,帶領公司向前邁進,此時距離蔡力行進入台積電已經有16年時間。不過在2008年金融風暴中,蔡力行未能帶領枱積電走出困境,所以張忠謀再次出山,換下蔡力行,力挽狂瀾,將台積電從泥潭中解救出。

2013年,張忠謀功成身退,任命劉德音和魏哲家為聯席CEO,此時劉德音進入台積電已有20年,魏哲家進入台積電15年。在二人的帶領下,台積電從20nm開始一路扶搖直上到如今的5nm,進入無人之境。

IBM有長板凳計劃,雀巢CEO包必達上任第一天就開始培養接班人,可見接班人是能否守得住江山的關鍵。

總結

古往今來,盛極一時的企業千千萬,最終能青史留名的企業總是寥寥,絕大多數都成為了浪潮之中的沙粒,被捲入時間的汪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足百年,幾乎不存在純粹的百年老店,但過去沒有不代表未來沒有。

隨着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哪些企業能成為行業的常青樹,需要時間的驗證,但作為半導體從業者,我們更關心的是大陸半導體企業有機會嗎?如果有會是哪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