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淨利潤增長987倍,台積電富了誰?

收藏文章來自 2021/7/8 富途牛牛 拓墣產業研究 發布文章



 

隨着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哪些企業能成為行業的常青樹,需要時間的驗證。



1994年,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和傑裏·波拉斯合著了一本書——《基業長青》,書中選取了18個卓越非凡的公司進行研究,試圖找出企業長盛不衰的祕訣。

17年後,段永平按照這個理論,找到了當時他認為最能基業長青的企業,並重倉。隨後的9年,蘋果帶給了段永平9倍的收益。

然而,如果將時間拉回到1994年,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蘋果會是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

彼時的蘋果正處於歷史的低谷期,淨利潤下滑,毛利潤連年下降。直到2年後喬布斯迴歸,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才有了蘋果如今的輝煌。

從目前蘋果取得的成果來看,這家企業無疑是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

那麼在半導體領域,是否也存在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如果有,誰最合適?

一、造鐘師

根據基業長青的理論,一家偉大的企業,創始人通常都是「造鐘師」而不是「報時人」。

所謂「造鐘師」是指創始人主要致力於建立一個組織,一個會滴答跳動的時鐘,而不是用一款優秀的產品去為公司開拓天地,這是「報時人」的職責。回顧蘋果的歷史,喬布斯無疑契合「造鐘師」的身份。

2013年,段永平接受採訪時説:「喬布斯實際上被神化了,他主要是建立了創新的文化而不是自己創新。」後來段永平又補充:「只有強大的企業文化才能不斷吸引到好的人才,並留住他們。不能理解這點的人們大概就只能炒一輩子股票了。」

創造一個公司的價值體系容易,但創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一個新的時代難。喬布斯通過iPhone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而在半導體領域,台積電與蘋果有許多相似之處。張忠謀通過台積電開闢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對行業或者科技產業的貢獻不亞於喬布斯。

作為「造鐘師」的張忠謀認為,辦一個半導體企業,要長期繁榮,只有一條路——成為世界級,而要成為世界級企業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專注。因此台積電成立30多年來,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晶圓代工業務做精、做細、做到極致。許多後進的晶圓代工廠商也都以TSMC-like為目標。

如果你能做好一樣東西,為什麼還要做很多做不好的東西呢?」這是段永平對蘋果的評價,同樣也適用於台積電。

二、企業的生命週期

美國人伊查克·愛迪斯曾用20多年的時間研究企業如何發展、老化和衰亡,最終提出了「企業生命週期」理論。在該理論中,愛迪斯將企業的生命週期劃分了十個階段,從嬰兒期到穩定期,再到官僚期,直至最終死亡。



企業生命週期理論説明企業的發展總是有跡可循的。成功的企業總是千篇一律,失敗者各有千秋。如果將企業的生命以10年為計量單位,會發現台積電與蘋果的成長軌跡驚人的相似。

全球半導體觀察統計了蘋果公司和台積電30年來的營收、毛利、淨利潤的數據。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蘋果公司的前15年時間,都處於幼兒期(雖然蘋果成立於1976年,但喬布斯中途被驅離,後蘋果經營不善才重新被邀請回歸,所以喬布斯治下的蘋果應該從1996年開始算起)。




在最初的10年時間裏,無論是蘋果的營收還是毛利、淨利都增長緩慢,甚至有幾年還出現了淨利潤負增長。

隨着喬布斯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對蘋果戰略以及公司架構與文化的調整。從2004年起,蘋果開始強勢崛起,並且進入了長達11年時間的快速成長期,營收增長28倍,淨利潤增長193倍。從2015年開始,蘋果公司進入成熟期,增長速度趨緩,並有幾年出現了負增長。

與蘋果類似,從1990年開始,台積電的前十年時間處於嬰兒期,新的商業模式開始成型,市場需要開闢,公司的架構和文化也需要時間孕育與成長。




新世紀的前9年,台積電穩步增長,對應了企業生命週期中的學步期。從2009年開始,台積電進入快速成長期,11年時間營收增長4.47倍,淨利潤增長5.8倍,目前隨着全球半導體供應緊張,未來一段時間,台積電或許還將處於增長期。

企業的增長不會一蹴而就,強大如蘋果也有十幾年的蟄伏期,台積電從成立到開始騰飛,走過了二十年,這些時間不是毫無意義,而是十分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一個大廈的地基能有多穩,護城河能有多深。

三、創新無止境

《基業長青》認為,偉大的公司都是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之上,不斷開拓更廣的邊界,創新沒有止境。

蘋果公司的核心業務在於智能手機。如今全球智能手機已經進入存量市場,而且智能手機也幾乎很少再出現革命性創新。包括蘋果在內的所有手機廠商,每年在做的只是日常更新,更快的處理器、更高清的屏幕、更優質的相機、更大的電池和更高的價格。

在硬件上,蘋果公司偶有創新,比如近些年來聚焦健康的Apple Watch,對傳統耳機進行革命的AirPods,以及防丟神器AirTag等。

除了硬件上的日常升級與小規模創新之外,蘋果正在做的一件事是軟硬件結合

近些年來,蘋果一直在自研芯片,除了A系列芯片之外,M1芯片,以及正在研發的基帶芯片,這些硬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與蘋果的iOS系統進行融合,建立一個牢不可破的軟硬件生態壁壘。

摩爾定律正在放緩,蘋果通過軟硬件結合在突圍,台積電也在通過先進製程+加先進封裝在不斷創新

台積電希望通過系統整合芯片技術的微縮,和公司先進的硅技術保持一致,進一步提高晶體管密度、系統功耗、性能和麪積與成本競爭力,在後摩爾時代依然能有所作為。

除了先進封裝之外,台積電的觸手也觸及第三代半導體,目前台積電已小量提供6英寸硅基氮化鎵晶圓代工服務,並於近期宣佈與意法半導體合作加速市場採用氮化鎵產品。


四、微笑曲線的背後

1992年,台灣宏基集團的創始人施振榮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該理論認為:「在附加價值的觀念指導下,企業體只有不斷往附加價值高的區塊移動與定位,才能持續發展與永續經營」。

微笑曲線兩端「翹起的嘴角」,分別代表的研發與服務。一個企業如果處於這兩端,則代表着其有強勁的盈利能力,而單純的製造和組裝只能位於中間的低價值區,其利潤十分微薄。




嚴格來説,蘋果並不是一家制造業公司,因為蘋果並不生產iPhone、iPad、iMac。這些產品從芯片到硬盤再到顯示屏和組裝,全都是外包。但蘋果卻擁有控制定價權,並且拿到了絕大多數利潤。

其中的原因可以在「微笑曲線理論」中找到,蘋果輸出的是研發,是獨特的概念和服務,蘋果品牌所代表的風尚、精妙的設計及工藝,這才是蘋果有別於其他手機廠商的原因所在。

台積電是一家制造業企業嗎?是的,但又不完全是

台積電同樣牢牢掌握着微笑曲線兩端的嘴角區域。在研發製造上,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積電在2021年Q1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史無前例的55%。並且台積電是先進製程的領軍企業,5nm已經量產,3nm已經在路上。




從研發投入來看,去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為170億美元,佔營收的36.36%,今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預計在300~310億美元左右,再創歷史新高。可以説台積電在研發上不遺餘力,同時遠遠領先於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台積電強調的從來不僅僅是製造業,還有服務業。其還專門在公司內部提供獎勵以鼓勵員工的顧客服務與創新精神。做服務這一點從台積電的「以服務為導向,以及客户最大整體利益的提供者」宗旨就可以看出。


△Source:工業工程,第16卷第2期


台積電與蘋果的發展之路殊途同歸,最終都走在了研發和服務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足夠的利潤,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與創新。

五、盈利能力

平均利潤超越行業平均水平是基業長青企業的一大特色,蘋果如此,台積電亦如此。

截至2020財年底,蘋果存貨的產品總價值為40.6億美元,以蘋果硬件產品營業成本1512億美元計算,存貨一年的週轉次數高達40次,平均9.8天週轉一次。段永平用「瞠目結舌」四個字形容蘋果的週轉率。在成本上,同樣功能的硬件,蘋果的成本行業最低。

在過去的30年時間裏(1991~2020),蘋果營收增長了44倍,淨利潤增長了185倍,毛利潤增長了16.6倍,過去十年,平均毛利率在39.26%。蘋果的盈利能力,以及對上下游產業的控制能力大大領先於同行。

30年來,台積電的營收增長299倍,毛利潤增長517倍,淨利潤增長987倍。最近10年,台積電的平均毛利率為48.56%。

此外,據Wccftech報道,台積電平均每片晶圓的收入為1634美元,比全球晶圓廠的平均水平高了66%,也比中芯國際高了一倍。

代工企業面臨價格戰是難免的,同行之間競爭,不但會有遭遇戰,甚至會有肉搏戰。如果打價格戰的話,台積電則有兩個優勢:有規模、有技術工藝。這些都是競爭門檻。此外台積電還有一個殺招——激進的折舊,台積電的設備折舊年限為5年

這是非常激進的年限,按照這種設備折舊方式,新產能五年計提完折舊,第六年就可以憑藉成本優勢降價,這對於同業而言形成了極大的價格殺傷力。因為那時同行們還在折舊設備,而台積電已沒有了這方面的成本。

有能力實施激進的折舊,價格戰一旦打起來,一方面同行盈利能力下降,而台積電卻可以維持住利潤率,另一方面,台積電能得到更多的訂單,更多的市場份額。



六、培養接班人

基業長青的企業都喜歡自己培養接班人,而不是外聘。基業長青的作者在調研時發現,在統計的18家企業總計1700年的歷史中,只有4次是外人直接接任CEO角色的案例,大多數時候都是公司內部培養接班人。

比如通用培養了管理大師傑克·韋爾奇,蘋果培養了供應鏈高手庫克。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2021年股東會上説:「我想強調一點,庫克,蘋果的CEO,他真的是我們所目睹的所有的很多行業的CEO裏面最棒的一位管理人。他把蘋果管理得井井有條。當然,他辦不到之前喬布斯所做的一切,他在創意上做不到喬布斯那一步。但是,我也不覺得喬布斯在管理方面能像庫克這麼出色,尤其是多年來這麼出色的管理。」

2005年,張忠謀退居幕後,將台積電的大權留給了蔡力行,希望他能堅持公司的價值與理念,帶領公司向前邁進,此時距離蔡力行進入台積電已經有16年時間。不過在2008年金融風暴中,蔡力行未能帶領枱積電走出困境,所以張忠謀再次出山,換下蔡力行,力挽狂瀾,將台積電從泥潭中解救出。

2013年,張忠謀功成身退,任命劉德音和魏哲家為聯席CEO,此時劉德音進入台積電已有20年,魏哲家進入台積電15年。在二人的帶領下,台積電從20nm開始一路扶搖直上到如今的5nm,進入無人之境。

IBM有長板凳計劃,雀巢CEO包必達上任第一天就開始培養接班人,可見接班人是能否守得住江山的關鍵。

總結

古往今來,盛極一時的企業千千萬,最終能青史留名的企業總是寥寥,絕大多數都成為了浪潮之中的沙粒,被捲入時間的汪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足百年,幾乎不存在純粹的百年老店,但過去沒有不代表未來沒有。

隨着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哪些企業能成為行業的常青樹,需要時間的驗證,但作為半導體從業者,我們更關心的是大陸半導體企業有機會嗎?如果有會是哪家?



亞馬遜貝佐斯:做重大決策前,我只用這個模型

 收藏文章來自2021/7/19富途牛牛 紅與綠 發布之文章



牛牛敲黑板:「最小遺憾化框架」是貝佐斯離職創立Amazon背後的思考辦法,在這樣的思考方式下,他帶領亞馬遜走到今日,做出今日令人豔羨的成績。簡言之,就是:我們做任何決定,最終都有可能會後悔會遺憾,但是面對多個選擇時,我們應該選讓自己後悔或者遺憾最少的那個。


「最小遺憾化框架」的提出

其實,貝佐斯在創立Amazon 之前,一直在華爾街打拼,收入頗豐,成績傲人。


1994年,貝佐斯發現互聯網的使用量以每年2300%的速度增長,這個數據令他萌生了辭職創業的想法。


有一天他對老闆説:「老闆,我想做件瘋狂的事情,我打算開家公司,在網上賣書。」之前貝佐斯和他泛泛聊到過這個想法。「走,陪我散散步去。」老闆對他説。


於是,他倆在紐約中央公園逛了兩個小時,最後老闆對他説:「你這個打算聽起來是很靠譜,但這個事情更適合那些眼前沒有一份好工作的人去做。」這讓貝佐斯苦思良久。

為了做好這種重大的決定,他努力尋找正確的思考框架。他也和妻子討論過這個念頭,妻子對此非常支持:「不論你做什麼,我都百分百支持你。」

最後,他找到了一個能助大家輕鬆做出人生的重大決定的框架,他將其稱作「遺憾最小化框架」,並坦言道這是影響他一生的理論。


1995年,亞馬遜創立,那一年貝佐斯30歲。4年後,這間書店的總市值超過300億美元。從而,貝佐斯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書店——亞馬遜網絡購物中心締造者。


貝佐斯説:「我把自己想象成80歲的模樣,並思考:現在回望我的一生,我要把遺憾事件的數量降到最低。」


「我知道在我80歲時,我不會因這次嘗試而後悔,我不會後悔參與到互聯網這個我認定是了不起的事情中來。我知道,哪怕我失敗了,我也不會遺憾,而我可能會因為沒有嘗試而最終後悔不已。」


「如果你能想象自己年滿八旬,並思考‘老了的我會怎麼想呢?’這個問題,你就可以因此而擺脱每日瑣碎的困惑的干擾。你要知道,當時我從那家華爾街公司離職創業時恰逢年中,這樣連年終分紅都沒我的份了。」


「就是這類短期的事情會干擾你的判斷,只要你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些,你就可以做好生命中的重大決定,而不至於日後後悔了。」


20多年前,貝佐斯萌生了創辦亞馬遜的想法。創建涵蓋幾百萬種書籍的網上書店的想法令其興奮異常,因為這個東西在物理世界裏根本無法存在。

16年後,他説他為那個決定感到驕傲。


貝佐斯是如何使「遺憾最小化」的?


1.逆向工作法

貝佐斯後來還將這種邏輯應用到他的個人生活中,每當他不得不做出重大決策時,他常常會以這種方式來思考問題。


這就是「逆向工作法」,最關鍵的就是找到你一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最初目的,然後根據這個目的去工作。


貝佐斯認為,亞馬遜網站設計的總體哲學是對客户友好,應該將注意力放在顧客身上,而不是網站上。他的目標不僅是讓瀏覽書籍變得更容易,而且要讓這成為一種愉快的體驗。


正是在這種哲學之下,亞馬遜發明了「一鍵下單」功能以方便顧客購買;還有「書內閲讀」、「書內搜索」功能,獲得了廣大顧客尤其是大學生羣體的喜愛和追捧。


正是這種為顧客着想的態度贏得了顧客的好感,亞馬遜的書評區更像一個社交平台,人們在這裏暢所欲言,也正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顧客羣體和良好口碑,亞馬遜的圖書銷量不斷提升。


不要等到技術成熟了再去打造產品,而是從顧客的需求出發,適時推出新產品,並在推行新產品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技術,如此才能讓產品得到用户的喜歡,也使企業在競爭中先人一步。


這也是貝佐斯「逆向工作法」的智慧。


  • 零售業三件事

貝佐斯説:「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未來十年,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我很少被問到:‘未來十年,什麼是不變的?’」

「我認為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你需要將你的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


把所有資源 all in 在不變的事物上,這是多麼令人激動人心的原則。」

那麼,貝佐斯所謂的那個不變的東西是什麼呢?

瞬息萬變的零售業當中,非常非常普通的三件事情:

第一,無限選擇;

第二,最低價格;

第三,快速配送。

 

貝佐斯説,即便再過十年也不會有客户跳出來説:「哎,貝佐斯,I love you,I love 亞馬遜,但是我就希望你那價格再貴一點,我希望你的配送慢一點。」


貝佐斯認為,世界上有兩種公司:

一種是儘可能地説服客户支付一個高的利潤;

另一種是拼命把價格降到最低,把利潤都讓給消費者的公司。

「我覺得這兩種公司都能非常成功,不過我們堅定地選擇做後邊這一種。」

他是怎麼做的?布斯德·斯通在《一網打盡》這樣描述道:

亞馬遜 AWS (雲)業務在長期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主動降價51次。貝佐斯説他不想重複「史蒂夫·喬布斯的錯誤」——將 iPhone 定價過高,從而使智能手機成為吸引大規模競爭的眾矢之的。


  • 客户至上

以上普通的三件事情背後的核心是什麼?客户體驗。

全世界最以客户為中心的公司,這就是亞馬遜的文化。

我們幾乎每一個公司都會説這句話,但只有貝佐斯把這句話上升到了比宗教信仰還要嚴格的地步,並且真正執行。


案例:亞馬遜會員服務(Prime)

2005年,一名亞馬遜中層員工提出以收 99 美元年費的方式,為用户提供兩天內配送服務 Prime。

以當時的物流水平看,從華爾街到公司高管都覺得這一定是瘋了。貝佐斯力排眾議將這個項目堅持下來。

當時,最反對的人是他的 CFO(首席財務官)。


這個 CFO 非常有戰鬥力,是貝佐斯的戰友,但在這個項目上,那個 CFO 説,免費送貨不是什麼創舉,只是讓我們未來的資產負債表再一次出問題。有一次開會,他甚至讓提供這個建議的人降職。

目前,Prime全球會員數已經過億,按照每人每年 99 美元的會費計算,這筆收入將近100億美元,但迄今為止這個項目還是虧損的,亞馬遜在 Prime 權益上的投入遠超過這個數字。

但回頭看,99 美元年費刺激了會員充分利用 Prime 價值的心理,下了更多的訂單,大量顧客因為這個服務成為亞馬遜的擁躉。

這被認為是亞馬遜歷史上最划算的買賣之一。


貝佐斯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執行「客户至上」原則的呢?

一般而言,有兩種創新的驅動方式:技能導向型和逆向工作法。

技能導向型的代表是蘋果,喬布斯説:「我就是有能力,我就是能耐大,我就是有美學,我做出來的東西大家願意買。」

但貝佐斯説:

我沒有喬布斯這個能力,並不是因為我有了什麼能力,讓消費者一定來買,而我一定要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消費者需要什麼東西,反過來説,我做出消費者需要的東西。

也就是説,它鍛鍊了一個什麼能力呢?

一定要從消費的需求出發,來touch(觸摸)到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這也是「逆向工作法」。 


  • 選擇塑造人生

在2010年的一次演講中,貝佐斯這樣講到:

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的夏天總是在德州祖父母的農場中度過。我幫忙修理風車,為牛接種疫苗,也做其它家務。每天下午,我們都會看肥皂劇,尤其是《我們的歲月》。


我的祖父母參加了一個房車俱樂部,那是一羣駕駛Airstream拖掛型房車的人們,他們結伴遍遊美國和加拿大。每隔幾個夏天,我也會加入他們。我們把房車掛在祖父的小汽車後面,然後加入300餘名Airstream探險者們組成的浩蕩隊伍。


我愛我的祖父母,我崇敬他們,也真心期盼這些旅程。那是一次我大概十歲時的旅行,我照例坐在後座的長椅上,祖父開着車,祖母坐在他旁邊,吸着煙。我討厭煙味。

在那樣的年紀,我會找任何藉口做些估測或者小算術。我會計算油耗還有雜貨花銷等雞毛蒜皮的小事。


我聽過一個有關吸菸的廣告。我記不得細節了,但是廣告大意是説,每吸一口香菸會減少幾分鐘的壽命,大概是兩分鐘。

無論如何,我決定為祖母做個算術。我估測了祖母每天要吸幾支香菸,每支香菸要吸幾口等等,然後心滿意足地得出了一個合理的數字。

接着,我捅了捅坐在前面的祖母的頭,又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後驕傲地宣稱,‘每天吸兩分鐘的煙,你就少活九年!’


我清晰地記得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而那是我意料之外的。我本期待着小聰明和算術技巧能贏得掌聲,但那並沒有發生。

相反,我的祖母哭泣起來。我的祖父之前一直在默默開車,把車停在了路邊,走下車來,打開了我的車門,等着我跟他下車。


我惹麻煩了嗎?我的祖父是一個智慧而安靜的人。他從來沒有對我説過嚴厲的話,難道這會是第一次?還是他會讓我回到車上跟祖母道歉?我以前從未遇到過這種狀況,因而也無從知曉會有什麼後果發生。

我們在房車旁停下來。祖父注視着我,沉默片刻,然後輕輕地、平靜地説:‘傑夫,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


選擇比天賦更重要。天賦和選擇不同: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天賦得來很容易——畢竟它們與生俱來,而選擇則頗為不易。


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賦所誘惑,這可能會損害到你做出的選擇。

選擇塑造人生。正是因為貝佐斯選擇了創業這條路,才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偉大的人生故事。


我們可以如何實現遺憾最小化?

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講,可以將「遺憾最小化框架」稱為「做長期打算」。

相比於 「10/10/10 法則」(心理學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學法則,意思是要在任何領域成為大師,一般需要大約10年的艱苦努力)更多關注日常短期與長期的決策,貝佐斯的「遺憾最小化框架」適用於任何人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重大改變。


1.終局者思維

如果你開始一個任務,但你不知道從哪裏開始,你可能會想試着改變一下,那麼你可以從任務的最後開始入手。

這個方法的開始需要你的想象力和日曆。坐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想象你的任務完成了。現在,睜開你的眼睛,在任務截止的前一天寫下「任務完成」。

然後,仔細看看你的任務,並且分析每部分:有多少來源、步驟,為每個步驟做標註。

接下來,決定每個部分花多少時間來完成。計算天數或小時,並寫下來,然後從任務完成的日期開始倒數,並且標記出每個部分的最後期限。

這種方法的關鍵是用新的方法來審視你的時間規劃。如果你從「已經完成」的觀點來看你的項目,你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堅持自己設定的時間表的必要性。

這種方法需要一些時間去練習和適應,但你會發現它有助於你克服焦慮,從零開始努力。如果你以「已經完成的計劃」開始,進行逆向計算,可能更容易通過障礙和最後期限。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講過:「人這一輩子到底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定要知道。另外,這件事最核心的點到底是什麼?否則,就會出現各種欺騙性行為,最後忘了核心點。」

貝佐斯的「最小遺憾化框架」不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嗎?他始終以客户為出發點,為客户創造利益。


2.堅信並用結果證明選擇是對的

當你做好第一個選擇後,人生的第二個選擇也痛苦地出現了:一個是努力證明當時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另外一個是放棄,換一條路再試試。

貝佐斯每年一封股東信,反覆強調和説服資本市場亞馬遜正在接受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不從交易上直接賺錢,而是從持續服務用户上賺錢的新商業模式),很好地管理了股東的事業和投資預期。

在亞馬遜這二十多年的股東信裏,每封信後面都有1997年亞馬遜第一封股東信的副本,裏面有句話:

如果非要讓我們在公司財務報表的美觀和自由現金流之間選擇的話,我們認為公司最核心的關注點應該是自由現金流。

貝佐斯用這種方式向股東反覆強調,自己要做的事情一直都沒有改變。

貝佐斯確實夠狠,用連續20年不盈利的自我虧損來構築企業護城河。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亞馬遜市值跌了80%,這麼糟糕局面下的貝佐斯還樂呵呵地告訴股東説,股價雖然跌沒了,但是你們放心,我們的業務超級健康。

每個人都會面臨很多選擇,重要的是,你要像貝佐斯那樣,努力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這個努力的過程,伴隨着無數的質疑,同時也是你個人不斷蜕變的過程。很多人做了選擇,但並沒有做好蜕變的準備。

人一旦做出想要選擇,從事想幹的工作,就要立馬動手努力去做,不要怕麻煩,不要怕困難,敢想敢做,未來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3.做一個「瘋狂的人」吧,不給自己設限

理智的人讓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而瘋狂的人會堅持讓世界去適應自己。

—— 蕭伯納

要知道,我們多數人都高估了眼前能夠做的事情,卻往往低估了堅持1年、5年甚至20年能夠做的事情。

貝佐斯的瘋狂,在於他反反覆覆向世界宣稱一定要真心實意為顧客着想,要具有長遠的眼光,還要不斷創新,同時具備上述這三大條件的公司簡直鳳毛麟角,更何況他堅持了二十年,並將持續堅持下去。

一個人、一個組織發展的最大障礙,不是外部環境,而是每個人在頭腦裏設定的種種極限。

正如大哲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言:

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背後,必須存在着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

 

生活上,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人,有些只是過眼雲煙,可有些總會令我們心馳神往,以至於自己也想成為那樣優秀的人,擁有他們光鮮亮麗的外表,擁有他們無形散發的內在氣場。

但是,我們總會想:還是算了吧,這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結果也極有可能不盡人意。或者是,我天生就不是這塊兒料。再或者是,我要忙了,我沒有時間等等。

以上這些想法,都是為自己不願意行動找的藉口,也是不折不扣地為自己設限。

要知道,人一旦為自己設限,認為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那真的就沒有任何做到的可能了。


在設定目標時: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

拋棄那些「我不行」「我不會」「我做不來」的精神細菌,去更廣闊的人生裏摸爬滾打吧!

編輯/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