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馮侖風馬牛:上海錦江飯店老闆董竹君的故事






13岁被卖青楼,15岁当司令夫人,30岁家暴离婚,50岁成商业大亨


封面题图|那年花开月正圆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被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从黄包车夫的女儿到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从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到当上都督夫人从不堪夫权统治而走上独立之路从创业失败到成为锦江饭店女老板从座上宾到被陷害成阶下囚董竹君跌宕起伏的一生堪称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画卷而成就这一切的是她坚定的信念和与命运的抗争



远大前程| 相爱于乱世
1900 年 2 月董竹君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父亲是个黄包车夫母亲是个保姆


因为穷董竹君的妹妹因营养不良无钱治病而夭折了她 4 个月大的弟弟又因奶水不足不幸饿死


为了供董竹君念书双亲拼命劳作且省吃俭用不料其父亲突然患有严重的伤寒病董竹君的母亲只好常年在家照看他一家老少靠借高利贷度日
两年后高利贷越滚越多走投无路之下董竹君的父母只好狠心将她以 300 大洋的价格抵押到一家青楼卖唱 3 年


天生丽质的董竹君 13 岁便登台清唱京剧并且小有名气在卖唱中她结识了辛亥革命后一度担任蜀军政府副都督的夏之时两人很快便谈恋爱了
可就在此时因为反对袁世凯作为革命党人的夏之时正被通缉只能藏身于日本租界的旅馆董竹君冒着生命危险前去看他


在朝不保夕的时刻夏之时提出要为董竹君赎身并娶她而董竹君却坦言我不要这样我又不是一件东西以后做夫妻哪天你一不高兴就说你是我花钱买的我可受不了赎我你一个铜板都不必花要是花钱买我就不跟你结婚如果你答应我几件事我会自己想办法跳出火坑


董竹君提出的三个条件是不做小老婆到了日本送我去求学将来从日本读书回来组建一个好家庭你管国家大事我管家务当你的内助


夏之时都答应了董竹君的深谋远虑令夏之时对她不由刮目相看那时刚巧夏之时收到家中电报太太因患肺病过世了他心中最大的一个顾虑顿时烟消云散为了接应董竹君夏之时冒险留在上海一天夜里董竹君先是佯装生病然后趁看管她的人不备伺机逃走金银首饰全留了下来


由于董竹君出身青楼他们在一起遭到了许多革命党人的反对但夏之时态度坚决两周后在松田洋行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当天董竹君身着一件缝补过的连衣裙和一双旧皮鞋匆忙结束了婚礼那一年夏之时 27 岁董竹君只有 15 岁


婚后几天董竹君随新婚丈夫去了日本女儿出生后她一边学习一边带孩子三年多的时间里董竹君读完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的所有课程
1915 年夏之时回国参加革命运动留下董竹君一人在日本读书两人虽深爱但夏之时生性多疑给董竹君留了一把枪也告诉她如果对他不忠便自杀这或许成了他们悲剧的起点



铁娘子| 董竹君与命运抗争


1917 年夏之时被革命党任命为四川靖国招讨军总司令随后他打来电报叫董竹君立刻回国于是董竹君携女相随在成都安了家正当夏之时飞黄腾达时他滥设关卡强征捐税中饱私囊民怨沸腾出身贫苦的董竹君深恶痛绝丈夫恶行多次规劝却不是遭白眼便是被训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夏之时被川军总司令熊克武解除军职结束了人生最辉煌的一页


在成都将军街定居的日子夏之时整日赌博吸毒脾气越来越大动辄拿妻女出气经常对她们打骂虐待董竹君父母来到成都后夏之时把他们当佣人使唤还肆意侮辱一次当着客人的面大骂岳父是贼偷了他的鸦片老丈人老泪纵横又气又冤董竹君的母亲不慎丢了首饰急得哭起来夏之时厉声呵斥又没死人哭什么?来人把她绑起来


尽管董竹君满腹委屈泪水涟涟夏之时却不以为然依然如故晚上要董竹君等他打麻将归来白天起床晚些又冷言冷语甚至恶骂人到哪里去了死光了吗董竹君就这样成了官场失意的夏之时的出气筒


夏之时重男轻女反对 4 个女儿读书夫妻经常为孩子读书的事争吵不休大女儿的钢琴教师来信向董竹君告别被夏之时偷看了猜疑妻子不忠大发雷霆一脚把她踢倒又拿起菜刀吓得董竹君逃出家门跳上电车躲到亲戚处


多年积压的满腹怨愤让董竹君不堪夫权虐待 1929 年她和夏之时分居毅然放弃了荣华富贵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上海唯一的儿子则由夏之时做主后过继给了他三叔这个离家出走的壮举轰动了成都成为当时各家报纸纷纷大炒的热门新闻甚至有媒体登出了夏之时家中难都督将军街走出女娜拉的报道


大为怒火的夏之时为此追到上海甚至放出狠话你要跟我夏之时离婚你将来如果不带孩子跳黄浦江我在手板心煎鱼给你吃


我不回去我不会回去的回去对我已经没有意义侮辱殴打你还当我是你的爱人吗?我们还是离婚吧彼时董竹君已经铁定了心要离开无论夏之时写信劝说还是想出一些荒唐的谋害计划她都不会回去


然而董竹君离开夏之时后生活十分拮据她带着四个女儿和父母住进了卖报纸的二叔家里


随后董竹君变卖手饰和皮衣作为本钱在闸北与人合股办起群益纱管厂为了谋生董竹君亲自去推销业务在旧上海地推是下三流的行当但她面不改色
所幸的是厂子越来越红火善良的董竹君开始以盈余资助进步活动但不幸的是1932 年·二八淞沪战争爆发工厂全部被日寇炸成废墟祸不单行的是董竹君又因结交了不少共产党被巡捕房以政治嫌疑犯的罪名关押了 4 个多月


彼时董竹君家中四个女儿和父母靠 16 岁的大女儿教钢琴度日年迈的双亲不久死于忧惧之中母亲死前想吃香瓜都没钱买父亲死后无钱下葬灵柩寄放在苏州会馆
现实生活和处境如同一把尖刀一条皮鞭整天整夜每时每刻都向她的心肺皮肉神经钻刻着抽打着重重的生活压力使董竹君喘不过气来



▲ 上海锦江饭店


1934 年董竹君与夏之时正式离婚此时负责为军阀刘存厚采购军火的李篙高在上海听说了董竹君的遭遇便借给了她 2000 大洋董竹君见其确是出于侠义心肠便收下这笔钱她想了几天最后决定在上海开办四川菜馆以家庭形式化命名锦江小餐于 1935 年 3 月 15 日正式开业


我办饭店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想把它当成文化副业来经营 董竹君的这种经营思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得不说是颇有远见
她改进川菜的色香味和改善餐馆的装饰使之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再加上引进西方经营管理理念从而一炮而红


光顾锦江有许多名流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固然捷足先登值得一提的是杜月笙还因一次就餐排队时间过长于是帮助董竹君扩张店面租成了几幢房屋改名锦江川菜馆
虽然扩张迅猛但顾客依然旺盛拥挤至少三天前须订座它的当家名菜如香酥鸭香酥鸡干烧冬笋等特别受到中外顾客的青睐 30 年代艺术大师卓别林访沪时曾慕名到锦江品尝香酥鸭使他赞不绝口 50 年代日内瓦会议期间我国代表团又以香酥鸭款待定居瑞士的卓别林使他重温了美好的记忆


当年郭沫若困居上海期间一直由董竹君照料伙食因此他特意写诗给董竹君以表谢忱患难一饭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陆沉今有英雄起巾帼娜拉行踪素所钦


谈及当年创业守业的艰辛历程董竹君感慨道那真是几多风雨几多愁有惊也有险啊长年累月无论寒暑她总是清早到店深夜回家在店务上事必躬亲店务之外她还要照顾孩子得了严重的胃溃疡


就在锦江饭店如日中天的时候卢沟桥事变爆发战火很快烧到了上海作为上海滩知名餐馆日商仗势要与她合作经营事关民族大义董竹君坚决拒绝了
1936 年 2 月董竹君在龙华路增设锦江茶室为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开辟了一个联络聚会的场所此外她还资助过革命文艺团体和进步报刊营救过被捕人狱的革命者并适应中共地下工作需要出资创办印刷厂和进出口公司协助创办文化公司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于是日本人针对董竹君的暗杀和行刺开始了最终因发现及时董竹君逃过一难形势险恶之下她决定去菲律宾避难


董竹君到达菲律宾后才发现战火也烧到了这儿在菲期间董竹君和女儿历经磨难死里逃生遭遇过差点被驱逐出境的经历她们加入菲律宾逃难大军躲藏在偏僻的竹林中在菲四年像是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世纪董竹君望眼欲穿渴望回到祖国那里还有她的亲人她的锦江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


董竹君离沪期间由于代管者经营不善锦江元气大伤而濒临倒闭她回国后足足整顿了半年才起死回生上海临近解放时经济陷于严重混乱工商企业纷纷停歇锦江又一次面临困境董竹君再次以自己的才干度过了难关



世纪人生| 董竹君用赤子之心谱写不凡人生


1950 年夏之时被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罪名被枪决于合江县城关镇董竹君闻之百感交集一年后她在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的基础上组建锦江饭店随后毅然将含辛茹苦经营了十六年的锦江饭店(折合当时黄金 3000 两)全部奉送给国家另外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只保留了郭沫若手书的一首沁园春词和一套文房四宝


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的董竹君依然保持着端庄优雅的风度青楼出身没有成为她背负一生的污点她用勤劳善良睿智练达了一颗赤子之心


1961 年董竹君从上海迁居北京正当她的回忆录写了三分之一的时候十年动荡开始了董竹君未能逃过此劫她因特务汉奸两面派国际间谍等罪名受到迫害被关押 6 年直到 1979 年 3 月 29 日才被正式平反


晚年的董竹君一切都看得很淡出狱后她以 80 多岁的高龄克服病痛的折磨历经八年终于完成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在书的扉页上董竹君写道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像是终于完成了某项使命一般自传完成后不久董竹君安然逝世 1997 年 12 月 6 日人民日报报道政协第二至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我国早期女企业家董竹君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 97 岁


在董竹君的追悼会上遵照她的遗嘱播放了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这首见证她和夏之时曾经爱情的爱尔兰民歌歌词写道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所有她可爱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鲜花陪伴在她的身边映照她鲜红的脸庞和她一起叹息悲伤


如今锦江饭店依旧矗立在上海黄浦江边接待了 100 多个国家的 300 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而曾经一手创办它的女主人董竹君已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岁月的长河中恰如那首当时主人取锦江之名饱含寓意的诗句望江楼上望江流人自望江江自流人影不随江水去江声不断古今愁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军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