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說,林徽因是「民國時期的綠茶婊」?
微信上的中國補充: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綠茶婊」,以下取自維基百科:
「綠茶婊」是2013年中國大陸的網路新詞,泛指外貌清純脫俗,實質生活糜爛,思想拜金,裝出楚楚可憐,但善於心計,靠出賣肉體上位的妙齡少女。
綠茶婊不輕易出賣肉體。綠茶婊的精髓,粗俗地總結一句話就是:「一般不讓肏」。一般給上就是「婊」,不「綠茶」了。
2013年春季,海南島三亞舉辦「海天盛筵」展覽會,引來數以百計的嫩模參加,有傳某中國女藝人陪睡3天得60萬元人民幣的報酬,「綠茶婊」一詞因而紅爆網路,如今其使用範圍亦早已超越海天盛筵事件。
胡適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媒體操作中的林徽因,大約是風流交際之姿,所謂的知識理性、心懷天下,不過是那鮮花上的一點點露水而已。
為什麼很多人稱林徽因「民國綠茶婊」
作者 | 林沐
來源 | 拾文化(shiyafengshe)
初中時候的一天,老師用投影儀翻到一幅圖片時,整個班級裡猛然的,集體爆發出了一聲驚嘆的「啊」,我當時直接被一種猛撲臉面的美,震驚到了!
老師介紹了那個人,但很快的,名字就被遺忘了,而那張照片在心裡帶來的震撼記憶,卻一直清晰深刻,此後再在別處看到,視線也幾乎又會在一瞬間被捉住,她就是——林徽因。
▲就是這一張的形象引來全班一致驚嘆
但此後多年,逐漸深入了解後,或者說,借媒體的眼睛和自身故作的「深入了解」後,林徽因的形象卻一再打著折扣,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她,而那些曾經喜歡過她的人,卻搖身一變,成了反對她的人。
在此過程中,林徽因也變得越來越標籤化,一個「林徽因是美才女,遊走於眾多美男子之間,還是人間四月天」形象就在許多人心中被固定下來。
仔細想想,我們第一次接觸到林徽因,是因為什麼樣的際遇?
是不是在各類民國人物畫傳裡,閱讀到了她的美麗與哀愁?
是不是在各式讀者青年文摘中,瀏覽過了她的情史與愛欲?
是不是在民國愛情影視劇集裡,咬牙切齒那些矯揉的浪漫?
▲林徽因與梁思成
古往今來,名人大家中並不乏美男子,但有多少人是靠臉立傳的呢?
但是我們的民國才女們,卻統統被運作成了這樣的模式。幸運的是,無論張愛玲還是蕭紅,她們除了臉蛋和情史被紛紛八卦外,至少還有可以為大眾輕易閱讀的通俗小說作品。
▲想像一下幹戶外工程的是什麼樣的,林就是什麼樣的——又黑又瘦還有肺結核
▲你們以為林是女神或者綠茶,其實建國前她和梁主要是幹這個的
唯有林徽因,始於一個民國美才女的八卦名號,又因其專業的冷門,終於一個名不副實的民國美才女的八卦定論。
但仔細探究,小資們為何喜歡、迷戀她,更多的則在於她詩歌、散文裡的清淺、婉轉,有著美妙的古典韻律,同時,又具備浪漫的歐化氣質,這些,與其自身典雅韻味的完美融合,造就了小資心目中的夢中情人形象。
而媒體選擇無視這些,媒體關注的是林徽因割過的雙眼皮,暢談林徽因到底劈腿幾次,在多少個男人之間周旋並大肆施展魅力,媒體致力於消費它,給它打造出來的這樣一個媚俗的形象。
每每對著林徽因發表高見的人們,卻往往從未看過她在建築史上的論著,甚至並不知道她也曾參與國徽和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更罔論梁思成的作品多由林徽因加以潤色。
是的,你看到了,在媒體操作中的林徽因系列,論其規格,先要以臉蛋顏色定高下,然後大約是風流交際之姿,再所謂的知識理性、心懷天下,不過是那鮮花上的一點點露水而已。有則平添艷美,蒸發了也無妨其嬌嫩。
這樣定義的美才女們,剛剛捧出來,也許會引發一片驚艷憧憬之情。媒體包裝出了一朵看起來無懈可擊的玫瑰,以迎合受眾們一睹才子佳人故事的心。然後不停強化,不停強化,終於又激發了大眾的反彈之情。當然了,空對著那些臉蛋和三角戀,又怎麼能不讓人開始心生懷疑和不滿?
▲但是大眾更願意看到是這個!
▲這個!!
▲還有這個!!!
但是我們的媒體,寧願加固交際花的形象,也從不肯告訴你林徽因並不止是周旋一群男人中間的女人,更曾為建築工作一路泥濘的田野考察;他們一次次印刷出林徽因少女時代的照片,卻從來不告訴你她四十餘歲就憔悴無比,纏綿病榻還堅持執教的真相。
類似的例子也不勝枚舉,比如:陸遊詩詞數十萬言,都不如他和表妹唐婉的傳說和那首「錯錯錯」有名;秦觀名氣一半來自子虛烏有的蘇小妹;《史記》裡只提了一句的虞姬,則是任何楚漢傳說中無法忽略的女主角;唐伯虎具體畫過哪些畫寫過哪些詩知者有限,編出來的秋香倒是天下皆知……
▲徐志摩、林徽因
人民自古愛八卦,是因為從歷史八卦中,能夠獲取「帝王將相亦凡人也」的親近感。因此自古演義傳說,都喜歡將高層政治簡化為凡人視角。
但人民還有另一種需求:他們需要將歷史人物拉近自己。當「尋找歷史人物的平易近人點」變成「將歷史人物拉到平易近人」之後,人民就能獲得更多的快感。
▲左一金嶽霖,左三林徽因
而我們的媒體,為了「嘩大眾之容,取大眾之寵」,把林徽因捧上神壇,又笑看一眾女文青,叛變自己,把林徽因狠批成「綠茶婊」,這中間的最大得利者,無疑是媒體。
而那些遑論事實,在並不真正了解林徽因,並沒讀過她相關著作,卻選擇第一時間與大眾隔開距離,排斥林徽因,睥睨林徽因,甚至中傷林徽因者,也多半是故作姿態的偽精英分子,他們在沒有經過認真考量的前提下,為了凸顯自己的「非他族類」,就毫不掩飾的下定結論,這同樣是一種「惡」,反過來,也將自身劃入了「烏合之眾」的行列。
如此一來,無論怎樣的吹捧和批鬥,都永遠只會建立在她的臉蛋和她的情欲上了。林徽因的形象,也成了一個被大眾於掌股間玩弄的形象,但無疑這種形象充滿了噱頭,待到下次拍攝相關多角戀的電視劇,不出意外,還會有更高的收視率。
而與林徽因遭遇相似待遇的,比如魯迅,比如胡蘭成,比如木心,媒體輿論前後截然相反的論調,讓一個人,忽在雲端,忽在腳下,可笑與有意味的是,我們是否要自問一聲,這前後相反的一群人中,是否有我們自己的身影呢?!
但是,基於普羅大眾對女性的審美,基於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定義,這也許就是歷史長河裡,眾多出色的女性,或者推而廣之到眾多名人,在某個階段時期,不得不應得的待遇,而歷史翻過它的冊頁,我們終會看到它最公正的一個蓋戳。
關於作者: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重讀,帶你重走5000年!
微信號:shiji5000
從我的 iPad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