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行业老大Kodak 连带整个产业都黄了,这家公司却活得风生水起,它是怎么做到的?

 

行业老大Kodak 连带整个产业都黄了这家公司却活得风生水起它是怎么做到的

收藏文章來自 2021/1/18 冯仑风马牛的雪球专栏



封面图 | 少林足球剧照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商业史上有两大溃败始终让人津津乐道一次是功能机王者诺基亚的败退另一次则是胶卷巨头柯达的迟暮

去年 7 月柯达以妖股之称重现江湖因为美国政府放出风来准备向柯达发放 7.65 亿美元贷款用以生产可能有效的抗疫药物羟氯喹柯达股价两日内涨幅高达 1000 %然而随着羟氯喹疗效被质疑制药计划搁置柯达股价也迅速回落

日前富士胶卷Fujifilm宣布将在美国斥资 20 亿美元修建一所大型细胞培养工厂用以支持其生物制药生产新厂址就选在现有制药工厂附近这时人们才发现曾经的行业老大柯达真的黄了而默默跟随的行业老二却活得很滋润还吃上了柯达想吃却没吃上的那碗饭

都是做胶卷出身当整个行业成为明日黄花富士胶卷又是怎么摆脱沉没的惯性成功跨行制药的呢在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难道慢上一步还有慢的好处

1

后来者的生存智慧

1990 年代如果谁冲着柯达总裁说富士胶卷跑得真慢啊总裁很可能皮笑肉不笑地回一句我倒真希望它再慢点

1995 年柯达向美国商务部提交请愿书想利用美国贸易法第 302 条证明柯达公司在日本市场的糟糕表现全是因为富士胶卷采取了不公平的竞争手段美国商务部将争议提交给 WTO 希望帮助柯达打进日本市场谁知 3 年后WTO 宣布裁定结果彻底拒绝了柯达公司对日本胶卷市场的诉求

如果早知道富士胶卷这么难缠柯达一定不会傲慢地拒绝对方递过来的橄榄枝

Fuji之名源于著名的富士山

柯达当然有傲慢的资本1934 年富士胶卷诞生时柯达已经有 46 年历史凭借精深的胶卷制造技术和剃刀-刀片商业模式柯达这个朗朗上口的名字俨然成了胶卷行业的代名词富士胶卷则不然那时的富士胶卷不过是日本国营化学厂代赛尔Daicel Corporation的一个部门因为日本政府下令不得不从零开始研发胶卷

很长一段时间里富士胶卷都是硬着头皮搞研发

柯达早早攻占了日本市场富士胶卷质量跟不上研发成本高又导致售价下不来就算是国货也没多少日本民众愿意买单不得已富士胶卷只能背靠母公司研发了电影胶卷医用 X 射线胶片还涉足了光学眼镜和镜片市场企望另辟蹊径活下来

1950 年代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富士胶卷希望进军海外专注低端市场为此富士胶卷派专人去找柯达希望合作谁知吃了个闭门羹富士胶卷痛定思痛贷款 5 亿美元买下柯达早已淘汰的技术埋头搞研发

从那时起富士胶卷每年的研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 5% 以上每 10 个员工里就有 1 个以上的研发人员

这番苦功没白费富士胶卷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生产技术和销售体系不仅在质量上追平柯达还凭借产地优势售价比柯达低了许多几年后富士胶卷这个曾经被日本民众嫌弃的国货就夺回本土市场的主导权还将触角伸向了欧洲和南美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富士胶卷在副业下的功夫也有了结果 1980 年富士胶卷发明计算机射线照相技术CR解决了传统医疗射线的很多问题大大减少技术人员和患者的辐射暴露为了求生富士胶卷对医疗行业的介入比柯达早了许多

富士胶卷不仅研发了不同尺寸的 X 光片还涉足了 X 光拍摄和管理软件

抓牢本土市场后富士胶卷还鼓足勇气向柯达的大本营美国进军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是第一届商业化运营的奥运会筹办人是企业家彼得·尤伯罗斯在尤伯罗斯那里一切向没有什么本国外国企业之分当柯达还在为 400 万美元的冠名费拿乔时富士胶卷爽快掏出 700 万美元一举成为摄影类独家赞助商在美国观众面前刷足了存在感

黄柯达绿富士鲜明的包装风格不错的质量再加上永远比柯达低一点的价格让一个巨大的市场缓缓朝富士胶卷打开

事实证明不管在美国还是日本国货只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标签性价比才是撬动市场壁垒的关键武器

2

未选择的路

就像阿迪达斯之于耐克百事可乐之于可口可乐富士胶卷之于柯达同样是一个甩不掉也打不死的对手

1976 年富士胶卷率先推出高感光胶卷 F-Ⅱ400一年之后柯达才发布同等性能的产品这标志着富士胶卷从技术上开始撼动柯达的垄断地位

此时柯达刚刚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还把数字拍摄技术用在了木星探测等高科技领域但因为当时胶卷市场高达 80% 的毛利率柯达难以专心投入数码相机研发数字化转型只好一再搁浅

几乎同一时间富士胶卷也研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数码相机还结合当时日本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配套了存储卡把图像储存在存储卡而非胶卷上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革命性的技术

但富士胶卷遇上了和柯达一样的麻烦数码相机技术先进但售价高几乎没有人愿意尝鲜胶卷越来越普及盈利也越来越多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哪里呢富士胶卷和柯达做了截然不同的抉择

资源禀赋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

1990 年代柯达和富士胶卷的竞争开始白热化

在中国市场富士胶卷先行一步利用特许加盟店以低成本迅速开了 2000 多家冲印店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富士绿但富士胶卷长期以来仅通过香港经销商向大陆供货由于关税问题超过 90% 的胶卷都带有灰色性质柯达看准了这一漏洞和中国政府签订98 协议成为当时唯一能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感光材料的外资企业协议签订后富士胶卷的在中国的市占率从 48% 迅速降到 15% 

很快富士胶卷也重拳出击狠戳柯达痛点

长期以来柯达都更重视胶卷这样利润率高的耗材相机质量总被人诟病富士胶卷则受益于索尼佳能松下这样的大厂往往能出产更精致耐用的相机

当柯达按捺不住以一款昂贵却做工粗糙的相机重启数码相机市场时富士胶卷没有跟风而是另辟蹊径推出了小巧便宜的拍立得QuickSnap只要 6 美元人们就能随时随地拿到自己拍摄的照片这对柯达倚赖的传统冲印店业务冲击巨大

富士胶卷旗下拍立得品牌 instax 系列至今仍然畅销全球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柯达也打起了冲印的主意它投入重金在美国大街小巷设立了上万个数码相机自助服务亭希望人们花钱买了昂贵的数码相机后还能再花一次钱亲自去服务亭把照片打印出来但实际上柯达服务亭打出来的东西顾客在家里用廉价打印机也能做到

对待新技术截然不同的做法让富士胶卷和柯达在面对数字化浪潮猛烈冲击的时候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

富士胶卷珍惜新技术但时机不成熟时宁愿精打细算保存实力柯达同样向往新技术但它仍然以旧时代的运营思维去推广新技术成了一件博人眼球的饰品

2000 年当新世纪钟声敲响时柯达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富士胶卷仍然牢牢跟随在柯达身后它们都预料到了数字化浪潮背后的水深鱼大但无论是谁都想当那个捉到鱼却不被水淹死的人

3

快时代的慢思考

比起财大气粗的柯达富士胶卷对生存危机更敏感给自己找了很多救生圈

早在 1980 年代富士胶卷就涉足医疗行业对数码技术影响医疗 X 光摄像的状况很清楚也因此富士胶卷内部都对胶卷行业的未来前景十分悲观

刚进入 21 世纪富士胶卷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变整个集团的经营架构先是重组全球胶卷生产工厂裁员感光材料事业人员超过 5000 人同时脱手全球各地的冲印车间网点仅重建费用 18 个月里就花了 2500 亿日元约合 33 亿美元

这在当时非常少见经历了泡沫经济后日本企业更加求稳重视现金流一般不愿意主动掀起剧变更别说柯达当时还对胶卷行业非常乐观不停在全球新开冲印专营店富士胶卷逆势而为等于主动放弃眼前的红利集团股价好几年萎靡不振

不仅如此富士胶卷上下还花了不少时间从底层技术一一梳理公司在化学光学电子软件等领域的成果希望通过技术的再利用把公司和胶卷解绑

这样做的结果很显著

2007 年富士胶卷大举跨界推出业内称赞的功能性化妆品把胶卷生产中的抗氧化技术通过纳米乳化技术用在更日常的皮肤保养上与此同时通过收购兼并富士胶卷进入生物制药行业从放射性医疗产品到医疗影像设备再到生物制药一个以胶卷底层技术延伸出去的另类医疗集团初见成果

从胶卷到化妆品看似跨界实则都是化学的游戏

那是水深鱼大同时风高浪急的时代

柯达仍然在胶卷领域占有主导型地位然而短短几年间随着数码相机摄像头手机的普及胶卷被迅速淘汰一条崭新的数字化影像赛道铺开了柯达曾是这个赛道的开创者但它跑错了方向富士胶卷谨慎上路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2012 年柯达递交破产保护申请而富士胶卷仍是世界 500 强企业人们总说柯达杀死了柯达却很少有人看到柯达阴影下的富士胶卷是如何逆势拯救了自己


在波云诡谲的商业世界中行业第一总是那座最显眼的高峰诱人征服然而高峰之下往往藏着最险恶的深渊

资料来源

[1]木元哲祖林企业经营的变与不变——日本企业的变革启示现代班组

[2]刘冰清企业的变异创新—富士胶卷公司战略转型的案例分析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3]王中美WTO 争端解决机制与国际竞争政策——柯达—富士胶卷案之国际竞争法方面分析商业研究

[4]赵何娟再见了柯达新世纪周刊



作者:冯仑风马牛
链接:https://xueqiu.com/5240755358/16872917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