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林園、但斌、段永平、李劍,四位著名價值投資者的理念分享

 







林園、但斌、段永平、李劍,四位著名價值投資者的理念分享

收藏文章來自富途牛牛 2021/03/17 23:31  價值投資君
 

01.png牛牛敲黑板:

説到價值投資,相信不少投資者首先想到的都是巴菲特、芒格等人。實際上,國內也有不少優秀的價值投資實踐者——李劍、林園、但斌、段永平,一起學習他們的投資理念。

一、李劍

説起國內的價值投資實踐者,不得不先談談李劍。儘管他沒有什麼長篇大著問世,但他的三篇文章可以抵得上一部介紹巴菲特的專著,因為,他的演講、文章非常淺顯易懂且具操作性。

我接觸到的李劍的第一個演講題目是:《如何在中國做價值投資》,這是他2005年在深圳市民投資論壇中所作的主題演講,當時上證綜指在1000點上下。李劍通過自己的投資實踐,總結出做股票的三不主義:不看大盤、不相信技術分析、不做預測。

他用十二個字概括巴菲特的投資法:好股好價,長期持有,適當分散。(除了適當分散外,與我總結的差不多,我總結為:好股好價、集中投資、長期持有)。

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他又提出,投資要大氣,選股要嚴格,買股要隨時,持股要耐心,並將之概括為「嚴格選、隨時買、不要賣」的九字「真言」。他反覆告誡投資者,不要做波段,不要用所謂的技術分析,嚴格選取好股票,持續買入,長期持有。

具體應該怎麼來選擇優秀的上市公司?是不是要多看財務報表?李劍説,閲讀財務報表只是價值投資的一個基礎方面,這與專看k線圖和聽小道消息確實不一樣,但這還不算是價值投資,更不等於是學巴菲特。調查和思考企業的重大問題,比如持續競爭優勢問題,盈利模式問題,自主定價權問題,未來利潤增長點問題,行業特點問題,管理層問題,市場價格和內在價值的差異問題等等,才是價值投資的首要步驟和關鍵內容。這些問題財務報表上沒有,或者説不直接反映。閲讀財務報表含在調查裏面。要通過閲讀財務報表去思考企業的重大問題。「我思故我賺」,思考的重要性就在這裏。因為要選擇極為優秀的公司,光閲讀財務報表是遠遠不夠的。好的投資者應該是董事長,而不是會計。

真正的價值分析人士傾向於問題的簡單化,即,投資是平常普通的事,不需要多少高深的學問和複雜的技術,堅持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後,其他的一切靠時間和心態去獲取穩定的利潤,講究的是一個確定性,幾乎人人都可以複製。

中國的基金管理人當然也以價值做為招牌,因為一旦資金達到一定數量,是沒辦法靠所謂的技術去操作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比如排名壓力,各人的能力心態等等因素,真正能堅持價值投資的人也不多。

要從大處着手,首先考慮公司有沒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這個「獨一無二」極其重要,你會一下子就把優勢公司和一般公司篩選出來。李劍有個習慣,如果用半個小時都找不出一隻股票的哪怕是一個「獨一無二」來,他就要放棄,儘管它可能看起來股價較低。如果有人問某隻股票怎麼樣,我們應該反問:「它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優勢?」

那麼什麼又是獨一無二的優勢呢?這又包括壟斷優勢,最好是獨家壟斷;資源優勢,最好是具有獨佔性質的資源優勢;品牌優勢,最好要強大到行業第一;能力技術優勢即核心競爭力;政策優勢,如專利保護、減免税優惠政策、原產地域保護政策等;行業優勢,有些行業牛股成羣,有些行業卻牛股稀少,這是由公司的基本面決定的。

擁有了獨一無二的優勢,還不能構成買入這家公司的充分條件,而僅僅是我們關注的前提。接下來要考慮的是這種優勢能不能形成極強的贏利能力?比如自來水、電力、燃氣、橋樑、高速公路、鐵路等公用事業公司,雖然具有明顯的壟斷優勢,可是價格受管制,沒有自主定價權,能賺大錢的不多。那麼,極為優秀的公司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至少應該是多少呢?好股票應該具有數十倍的成長潛力和前景,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不能低於20%,當然,能超過30%就更好。國產牛股如茅臺、招行就超過了30%。

有了某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又有極強的贏利能力,是不是夠條件了呢?還是不夠,還要看它的優勢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長期保持。也就是通常所説的持續競爭優勢。這一點難度更高,更有技術含量。買股票就是買未來,長壽的企業價值高。一個公司在某一年賺錢不難,難的是一輩子賺錢。尋呼機剛出來的時候風光無限,但沒幾年就不行了。柯達、樂凱等生產膠捲的公司由於數碼相機的出現變得非常被動。這就需要我們的眼光更為長遠,思想更為深刻。這就需要這個公司「萬千寵愛在一身」,也就是多種競爭優勢都具有。

可能會有人説,李劍要求的公司近乎完美,好像很難尋覓,確實這樣的公司在滬深股市是很少,但不是沒有,要做到「股不驚人誓不休」,當然不會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你發了上等願,至少能結中等緣吧。李劍主要是提供一個嚴格的思路,在挑選股票方面要精益求精,錦上添花,沒有止境。這才是追求卓越,這才是無懈可擊。

隨時買,價格不用管了嗎?萬一買到高價怎麼辦?不少朋友會這麼問。瞭解一些巴菲特的朋友也有疑問,不要估值了嗎?再好的股票,高價買進也不可取吧?確實,價格是個複雜的問題,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在股市中不可能投入太多的錢,李老師的「隨時買」就是指工薪階層用每個月的工資獎金的剩餘部分買。也許你不幸買到了高價,但這種固定的買法最終能使買到的股票成本平均化,既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由於有了嚴格挑選的前提,我們買到的基本上是優秀公司的股票,長期來看,最終還是會大獲全勝。

李老師經常愛説的一句話是:像集郵一樣珍藏好股票,做一個好股收藏家。投資股票和其他事情不一樣,你不長期持有就很難穩賺不賠,發財要有耐心,這是千真萬確的。大多數人可能會問:「難道漲的太高也不賣嗎?」李劍的回答是:不賣!高低本身無法判斷,很多短線利潤是要放棄的,有舍才能有得,從長期趨勢看,任何賣出好公司的行為都是愚蠢的。局部戰役獲勝無法保證全局勝利。

股市上流傳着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比如高拋低吸,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人恰恰相反,低拋高吸:大盤一向上就追漲,大盤一下跌就斬倉。小賺靠技巧,大賺靠智慧。為什麼股市中最後賺錢的人總是少數呢?這和過度操作有關。許多人每天都盯住股市行情不放,不停地在捕捉所謂的戰機,不停地想低吸高拋。但有幾個人成功?劉元生400萬投資萬科,18年不動,最終市值以億計,這18年中萬科有無數次下跌,若他老想着高拋低吸,能從幾百萬變成這麼多?技巧層面的東西,不但把人弄得非常辛苦,並沒有給人帶來可觀的收益,至少在電腦前炒得昏天黑地的股民情況大致是這樣。人們經常會忽視:最好的往往是最簡單的。

回到前述問題,價值投資會不會選中長虹這樣的股票?其實您看到這裏,應該會明白了,這種可能性很小很小。經過這樣嚴格的選股,很多看起來很美的股票都給過濾掉了,另外重要的一點是,股市始終是有風險的,雖然價值投資者已經把風險控制在最小程度了,但最小不等於沒有,人算不如天算。因此,要記住,不要借貸投資、不要把身家性命全押在股市上,要用餘錢長年、持續投資,並作最壞的打算,萬一天上掉隕石擊中你,股市投資失敗,也不會使你傾家蕩產。

李劍式投資心法就是他總結的九字真言:嚴格選、隨時買、不要賣。他的「嚴格選」給我非常大的啟發:當我們選股時,首先必須得問自己,企業的「獨家優勢」在哪裏?是否具有壟斷、資源、品牌、核心競爭力、政策、行業優勢?有持續的盈利能力嗎?在李劍另一篇訪談中,他又把心目中的完美企業用四句話概括:產品獨一無二、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量價齊升、產品永不過時。

「隨時買」看似簡單,其實卻包涵了估值因素在內:因為我們無法做到精確估值,因此只能以分批買進作為原則,以求避免買得過高。「不要賣」就是長期持股的意思。

金融危機下,很多股票跌得面目全非,我估計,即使如李劍這樣的高手,市值損失是無可避免的,世外高人固然心如止水,但作為普通投資者,我相信也不能拘泥於定式,市場中永遠存在着高估和低估,低估應該買入,高估是否應該賣出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至於怎麼才算高估,後面慢慢道來。

二、林園

作為一位高調的投資者,林園是我們不得不説的一個人物。雖然我們把他列入價值投資者的行列,但他本人似乎並不認同,他曾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聲稱他不是什麼價值投資者,因此,稱他為價值投機者似乎更為恰當。由於為人高調,對「股神」稱號慨然受之,他本人飽受質疑,特別是隨着大盤的暴跌,「股神」的市值損失也大,有種牛皮吹破的感覺。然而儘管如此,他的投資方法也不乏真知灼識,我們就從他在北京大學的演講説起。

林股神的投資格言是:投資中國最賺錢公司的股票。

什麼是最賺錢公司?

  • 一是毛利率是賺錢機器最重要的財務指標,要在18%以上,且穩定或者趨升,小投入大產出。

  • 二是未來三年漲十倍到二十倍的公司,都是嬰兒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的行業老大。

  • 三是企業的產品要有長久的歷史,是老字號;或是在目前激烈市場競爭中出來的優勝企業;還有就是選擇一些沒有競爭對手的壟斷企業。

林園自談選股的財務指標:

1、利潤總額—— 先看絕對數

它能直接反映企業的「賺錢能力」,它和企業的「每股收益」同樣重要,我要求我買入的企業年利潤總額至少都要賺1個億,若一家上市公司1年只賺幾百萬元,那這種公司是不值得我去投資的,還不如一個個體户賺得多呢。比如武鋼、寶鋼每年都能賺上百億元,招商銀行也能每年賺數十億元,這樣的企業和那些「幹吆喝不賺錢」的企業不是一個級別的。它們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通過這個指標,我選的重倉股就是從利潤總額絕對數量大的公司去選的。

2、每股淨資產—— 不關心

能夠賺錢的淨資產才是有效淨資產,否則可以説就是無效資產。比如説有人對一些上海商業股淨資產進行重新估值,理由是上海地價大漲了,重估後它的淨資產應該大幅升值,問題是這種升值不能帶來實際的效益,可以説是無意義的,最多也只是「紙上富貴」。

每股淨資產高低不是我判斷公司「好壞」的重要財務指標,我對它不關心。

3、淨資產收益率—— 10%以下免談

淨資產收益率高,説明企業盈利能力強。比如2003年買入貴州茅臺時,若除去貴州茅臺賬上的現金資產,其淨資產收益率應該為80%以上,實際上就是投資100元,每年能賺80元。我對招商銀行北京分行的調研也發現其淨資產收益率也達53%。

這個指標能直接反映企業的效益,我選擇的公司一般要求淨資產收益率應該大於20%。淨資產收益率小於10%的企業我是不會選擇的。

4、產品毛利率—— 要高、穩定而且趨升

此項指標能夠反映企業產品的定價權。我選擇的公司的產品毛利率要高、穩定而且趨升,若產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 可能是行業競爭加劇,使得產品價格下降,如彩電行業,近10年來產品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而白酒行業產品毛利率卻一直都比較穩定。

我的標準是選擇產品毛利率在20%的企業,而且毛利率要穩定,這樣我就好給企業未來的收益「算賬」,增加投資的「確定性」。

5、應收賬款—— 迴避

應收賬款多,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可以收回的應收賬款,比如G鑄管,其應收賬款都是各地的自來水公司的延期付款,這麼多年都能夠順利收;比如雲天化的應收賬款也是由於和用户的貨到付款形成的,都是能收回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產品銷售不暢,這樣就先貸後款,這就要小心了。

我會盡量回避應收賬款多的企業。

6、預收款—— 越多越好

預收款多,説明產品是供不應求,產品是「香餑餑」或者其銷售政策為先款後貨。預收款越多越好,如貴州茅臺長期都有十幾億元的預收款,這個指標能反映企業產品的「硬朗度」。

三、但斌

但斌是個理想主義者,一個不乏浪漫色彩的理想主義者。

1990年代初,但斌來到深圳撈世界,偶爾的機會,他進入了證券界,曾在君安和大鵬證券混,做過證券研究內部刊物的主筆。那時的但斌是個堅定的技術分析者,擅長用波浪理論預測股指的漲跌,預測的結果是,自己虧損累累。經過2000年至2003年香港市場的洗禮,但斌完成了從一個技術分析者到價值投資者的轉變,與人合夥成立了東方港灣投資公司。

但斌的投資和他的為人一樣,充滿浪漫氣息和小資情調。他最著名的投資格言一度四處傳頌:投資如同時間的玫瑰,要用短暫的一生贏取燦爛的綻放。他認為投資不光是自己的事,還事關自己家族、子孫後代,因此,他竭力鼓吹做穿越時空,穿越週期的投資。他喜歡用龜兔賽跑的寓言打比方,説投資像孤獨的烏龜與時間賽跑。他投資思想的核心來自巴菲特:長期持有優秀的股票,讓時間和複利幫你賺錢。

但斌的投資理念:

在消費品、製藥、石油採掘、房地產、金融服務、連鎖零售、保險等行業裏,尋找優秀甚至傑出的企業;尋找合理的價格投資;跟蹤企業並長期持有。

優秀企業符合幾項標準:

持久經營,有長期穩定的經營歷史,不會因經濟週期,管理更替而面臨困境;

特許經營,有高度的競爭壁壘,甚至是壟斷型企業,最好是非政府管制型壟斷,產品和服務有自主定價能力;

努力經營,管理者理性、誠信,以股東利益為重;

財務穩健、負債不高而淨資產收益率高、自由現金流充裕、收入90%來自主營,負債率≤50%,ROE≥15%等等。

我們能夠理解的,能夠把握的企業。

何時賣出:好企業被市場高估太多了;好企業開始衰退期;當發現更好的企業,更換舊的投資。

但斌對時間和複利的理解非同一般,甚至有一種神聖感覺:用生命、時間來換取財富。他説到,1896年5月26日,美國第一次發佈的道瓊斯指數,由12只大股票組成。如果那時有一位老爺爺將家裏的1.2萬美元投資在這12家企業當中,就算剩下GE一家,按20%的年回報率,也有840多億美金,絕對是富可敵國的,而事實是這110年只有一家企業破產了(美國煙草),你只要持有除美國煙草外的11家企業中的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是富可敵國。

事後看是這樣,但如果真堅持了,那麼這110年一個家族要經歷什麼樣的折磨呢——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股市下跌得沒辦法,只好關閉了5個月;1929到1933年股市跌了89%,那麼這個家族能不能忍受得住?當然還有珍珠港事件、朝鮮戰爭、肯尼迪遇刺等等,讓一個財富穿越上百年的時間是非常困難的,你知道賺錢,但是你能夠忍受嗎?所以投資最難的是堅持。

由於股指大跌,但斌管理的信託產品市值損失慘重。在中國就是這樣,委託人喜歡看短期收益。儘管你的理念講得再動聽,前景描得再美好,但你的短期收益呢?不要和我講三年五年,我們只關注今年、明年的收益是多少!

作為價值投資者來説,時間是致勝的必備條件之一,在客户收益和投資理念之間,始終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永遠只用自己的錢投資!

但斌給我的啟發主要有兩點:

  • 一是複利的巨大威力,起初不起眼的一小筆資產,隨着基數的增長,會呈幾何級擴大;

  • 二是時間對積累財富的絕對重要性,儘管過程也許困難重重,但結局終將美好。

李劍、林園、但斌三位都是在中國實踐巴式投資法的典型人物,儘管各有各的特點,但基本沒有跳出巴式投資的範圍,所運用的原則大同小異,甚至所選擇的股票也差不多。

四、段永平

投機,我也不是沒有過,但就是為好玩,just for fun,只是玩玩而已。人家要跟我討論股票,我都要跟人説清楚,是討論投機還是投資?是for fun還是for money ?如果for fun沒有什麼可討論的,買你喜歡的就好了,反正你也不會把房子賣了扛着錢去拉斯維加斯。我曾經在郵輪上用兩百塊錢玩了三個晚上,賺了兩千塊錢。如果你作為投資的故事來講,三天翻了十倍,這叫什麼故事?!但你敢拿幾百萬這麼賭嗎?不敢。所以投資是另外的講法。

我從頭到尾真正投資過的公司最多五六家,賣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韋一千多億美元市值,也才投十來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絕對的集中。

找到被低估的公司本身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做投資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來自馬克恩的「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值就是這家企業The Whole Life能夠賺的錢折現到今天,價格就是現在市場表現出來的那個過高或者過低的玩意兒。怎麼去評估一家企業是否被低估,團隊我認為當然是重要的,還要看你這個公司有沒有很好的文化,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文化。沃倫· 巴菲特曾經向股東推薦了幾本書,有一本書是《傑克· 韋爾奇自傳》,你去看那本書,你會發現韋爾奇對企業的文化問題是很在意的,所以你可以想象巴菲特對此也很在乎。

他不是像有的人説的只看財報。只看財報只會看到一個公司的歷史。我從不看財報,至少不讀得那麼細。但是我找專業人士看,別人看完以後給我一個結論,對我來講就OK了。但是我在乎利潤、成本這些數據裏面到底是由哪些東西組成的,你要知道它真實反映的東西是什麼。而且你要把數據連續幾個季度甚至幾年來看,你跟蹤一家公司久了,你就知道他是在説謊還是説真話。好多公司看起來賺很多錢,現金流卻一直在減少。那就有危險了。其實這些巴菲特早説過,人們都知道,但是投資的時候就會糊塗。很多人管他們自己叫投資,我卻説他們只是for fun,他們很在乎別人滿不滿意(這家公司),真正的投資者絕對是「目中無人」的,腦子裏盯的就是這個企業,他不看周圍有沒有人買,他最好希望別人都不買。同樣,如果我做一個上市公司,我也不理(華爾街)他們,我該幹嗎幹嗎,股價高低跟我沒有關係的。

所以我買公司的時候,我有一個很大的鑑別因素就是,這家公司的行為跟華爾街對他的影響有多大的關聯度?如果關聯度越大,我買他的機會就越低。華爾街沒什麼錯,華爾街永遠是對的,它永遠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你如果自己沒了主見,你要聽華爾街的,你就亂了。

我的邏輯就是巴菲特的邏輯,原則上沒有什麼差異。差異是他熟悉的行業不等於是我熟悉的行業,所以他投的股票不等於是我要投的。去年他投了一家公司,我看了半天都沒有看懂,果然,他投了以後,那支股票可能漲了50%、60%。

人家問我是否着急,我説不着急。為什麼?因為這不是我能賺到的錢。反過來講,比如我投網易這樣的公司,這也不是他能夠賺得到錢。再比如Google,巴菲特也沒買。因為他對這個生意不瞭解,不瞭解沒有賺到錢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好後悔的。如果你不瞭解也敢投,第一你也守不了那麼久,80塊買的,可能100塊、120塊也就賣了,其實你也賺不了錢;其次如果你四處這麼做,可能早就虧光了。

正因為沒有在自己不熟悉的行業和企業身上賺到錢,説明你犯的錯誤少。我的很多成功的投資,好象行業根本不搭界,但是對我來説是相關的,就是因為我能夠搞懂它,知道管理層是否在胡説八道,企業是否有一個好的機制,競爭對手是否比他強很多,三五年內他會勝出對手的地方在哪裏…… 無非就是這些東西。看懂了,你就投。比如我也曾賺過鬆下股票的錢,7塊錢買的,漲到20多塊賣了,放了大概有兩三年的時間。就是因為我是做這行,我做企業的很多理念來自於松下,我也拜訪過他們公司,也知道他們的缺點和優點,覺得這個公司不可能再低於7塊了,而20塊讓我覺得可買可不買、可賣可不賣。

所以,你作的投資都是跟你過去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你能搞懂的東西有很大的關係。你的判斷跟市場主流判斷沒有關係,兩者可能有很大的時間差。我判斷的是它的未來,而市場是要等企業情況好了才會把價格體現出來。

成長率對我來説沒有任何意義。投資的定義在我來講就是擁有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最簡單的概念就是「擁有」。假設某家公司去年每股賺一塊,今年賺兩塊錢,成長率百分之百,有人説明年可能還會再漲。後年呢?後年不知道。你如果是你自己的錢,把這家公司買下來,你會買嗎?

你説只要後面有人買我的股票,你就會買。這就叫投機。對於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我有一個最簡單的衡量辦法,我沒注意到是否巴菲特也這麼講過,就是以現在這樣的價格,這家公司如果不是一個上市公司你還買不買?如果你決定還買,這就叫投資;如果非上市公司你就不買了,這就叫投機。

就像我當時買網易我為什麼能夠在那個價格買到(那麼多量),因為NASDAQ有個規定,一塊錢以下的股票超過多少時間就會下市,所以很多人害怕下市,就把股票賣出來。在一塊錢以下就賣了。

因為他們怕下市。你知道我為什麼不怕呢?這就是我投資的道理。我買它跟它上不上市無關,它價格低於價值我就會買。步步高就沒有上過市,但我因此就把公司賣了,這沒道理啊,很荒唐,你説我創立公司後只是因為它不上市就賣了,那我開公司幹嘛?

這些確實是我骨子裏的東西。

編輯/emily

免責聲明:本頁的繁體中文版由軟件翻譯,富途對翻譯信息的準確性或可靠性所造成的任何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