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深度:特斯拉電動汽車產業鏈詳解(上)摘錄自每日頭條



深度:特斯拉電動汽車產業鏈詳解(上)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訊 能源革命與人工智慧兩大浪潮助推特斯拉引領未來汽車大趨勢,國產化預期持續發酵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三大趨勢性機會正加速來臨。
摘要
能源革命與人工智慧助推特斯拉引領汽車未來。環保需求推動能源清潔化、可再生化,並加速汽車電動化趨勢。同時,基礎計算設施、深度學習算法、大數據等技術的持續突破,使得人工智慧從未來走進現在,汽車智能化趨勢正全面鋪開。
國產化預期持續發酵,特斯拉主題熱點紛呈。特斯拉 2016年4月發布Model 3,其後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取得37.3萬的預定量,成為特斯拉旗下大眾化的爆款產品。但目前特斯拉在華售價較高且享受的優惠政策有限,導致其2015年在華銷量僅完成預定目標的50%。我們認為如果特斯拉如能建立合資工廠,至少可以減免25%關稅和10%購置稅,同時本土化採購有望帶來成本的下降,更低的售價有利於帶動銷量提升。根據此前公司高層言論,預計特斯拉將最快在2016年下半年兌現在華建廠,國產化預期發酵將持續催化主題投資機遇。
ADVERTISEMENT
正文
1. 能源革命與人工智慧助推特斯拉引領未來
本篇報告聚焦特斯拉產業鏈,站在汽車行業深度變革的前夜,為投資者梳理汽車界「蘋果」--特斯拉所引領的三大顛覆性革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並挖掘其對應的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特斯拉身處能源革命與人工智慧兩大浪潮之中。未來兩股熱潮將把特斯拉推向風口之巔,預計2020年特斯拉汽車銷量將達百萬台,將引領未來數十年相關產業鏈廣闊的投資機遇。而特斯拉國產化趨勢有望驅動產業鏈上下游進入全面加速新浪潮。
...
...
ADVERTISEMENT
1.1. 能源革命推動汽車電動化大趨勢
環保需求將推動能源清潔化、可再生化,有利於汽車電動化。目前全球能源使用結構依舊以不可再生能源為主(占90%),但未來清潔能源使用量上升是大勢所趨。根據2007年世界綜合能量流動圖,世界交通94%依賴石油。而交通在能量消耗中占據相當比重,在大多數國家占將近1/3。發電站能量轉化效率(60%)遠高於內燃機(20%)。電動車若廣泛推向市場,以汽車能耗體量,將引發能源結構革命,對全球能源可持續利用與環保意義深遠。
Model 3普及化加速汽車電動化新征程。目前汽車市場仍以傳統的內燃機驅動汽車為主,電動汽車份額低於10%。但是,電動化技術路線已較為成熟,且特斯拉並不執著於打造類似蘋果的閉環,其技術大範圍複製推廣或可擁有較為廣闊的未來。最新主推產品Model 3主打「低價+大眾化」,推出後預定量達37.3萬輛,7倍其2015年總銷量。我們看好特斯拉系列產品帶來的大眾普及化趨勢,並將加速汽車電動化新征程。
ADVERTISEMENT
...
...
1.2. 人工智慧催生汽車智能化跨時代投資機遇
AlphaGo戰勝李世石引發全世界範圍內對於人工智慧的關注。隨著基礎計算設施、深度學習算法、大數據等技術持續突破,人工智慧發展瓶頸逐漸解決,產業進入第三次黃金髮展期。谷歌CEO施密特多次表示,下一個時代是人工智慧時代。汽車智能技術興起晚於電動化,但未來同樣前景廣闊。
人工智慧技術演進將推動汽車兩大變革方向:無人駕駛+車聯網。一方面,特斯拉向傳統汽車注入網際網路基因,通過全球7萬多輛特斯拉自動駕駛大數據,基於「深度學習」與「空中升級」,不斷優化機器自動駕駛技術,最終實現「無人駕駛」。駕駛人從方向盤中解放出來,車載工作、娛樂系統前景無限廣闊。另一方面,智能化將顛覆車載系統的生態格局,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汽車+網際網路」應用出現。
ADVERTISEMENT
目前無人駕駛領域特斯拉處於技術領先階段,感知、判斷、執行是無人駕駛的三大重要環節,圖形技術是無人駕駛的核心技術。同時,網際網路時代,汽車也將充分融入,車機互聯將成趨勢,也將帶動相關晶片、語音識別等技術發展。
1.3. 特斯拉國產化預期發酵,主題熱點紛呈
特斯拉在華銷量低於預期,國產化預期發酵。特斯拉2014年全球銷售31655輛,在華銷售2499輛,占比為7.9%,2015年特斯拉在全球銷量為50,000輛左右,中國銷售5,000輛左右,此前預計在中國銷量為10,000輛,實際僅完成了目標的50%,大幅低於預期。特斯拉在華銷售僅能享受免牌照的優惠,相比於國內電動車的免購置稅和補貼,對客戶吸引力較小。
國產化趨勢將有效降低成本,有望打開銷量空間。特斯拉如果效仿國內合資品牌建設合資廠商,國內生產的特斯拉將享受包括補貼、牌照、購置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即使不能納入補貼車型,僅進口關稅27%和購置稅10%兩項費用的減免也非常可觀,同時零部件國產化將降低總體成本。特斯拉Model 3定價更適合中國市場,在華銷量值得期待。Model 3的競爭車型奔馳C級、奧迪A4等在華年銷量總計為30萬輛左右,我們認為隨著特斯拉充充電接口與新國標統一後,特斯拉在華銷量值得期待,按照10%的滲透率計算,年銷量可達3萬輛。
...
...
2. 電動化:特斯拉電池、BMS和電機引領行業趨勢
2.1. 特斯拉電池引領高鎳NCM和NCA電池大潮流
2.1.1. 特斯拉電池經歷三個階段,主要採用鎳鈷鋁
特斯拉汽車到目前為止一直採用松下電池,主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1)Roadster主要採用鈷酸鋰18650電池。(2)Model S採用鎳鈷鋁18650電池,核心是提高了循環壽命。早期的Model S採用2.9AH的18650電池,後期改進為3.1AH的電池,而同期國內主流的新能源汽車三元18650電池為2.2-2.6AH,差距較大。(3)Model 3採用鎳鈷鋁20700電池,同時採用矽炭負極。Model 3電池的直徑由18mm改進為20mm,提高比例為10%,高度由65mm提高為70mm,提高比例為7.6%,最終體積提高了33%,同時負極石墨材料中加入了10%的矽,待超級電池工廠大規模量量產後,單體能量密度可達343 Wh/kg,電芯容量可達6.2AH,相對於以前的18650電池3.1AH容量,整整提高了一倍。
...
從Model S之後,特斯拉一直鍾情能量密度最高的鎳鈷鋁(NCA)電池。目前主流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有鈷酸鋰、鎳鈷猛(NCM)、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鋁(NCA)。汽車動力電池解決方案一般有三種:磷酸鐵鋰、NCM和NCA,磷酸鐵鋰安全性較好,但是能量密度較低,目前我國客車上主要使用磷酸鐵鋰電池,NCM能量密度較高,但是安全性較差,需要良好的控制技術,乘用車使用NCM較多,NCA能量密度最高,技術含量也最高,目前我國尚不能批量生產鎳鈷鋁電池能力,全球範圍大規模使用NCA整車廠僅有特斯拉。
...
2.1.2. 電池成本占比60%,是未來特斯拉成本下降的主要源頭
特斯拉的電池成本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目前電池成本占比接近60%,未來投資50億美金的超級電池工廠投產,成本有望下降30%以上。
第一個階段為2013年以前,18650電芯價格較低僅為$2,但是BMS和PACK成本較高,電池成本占比為57%。此前松下一直為特斯拉的電池獨家供應商,提供的電池為18650的NCA電池,單個電芯為3.1Ah,能量為11.47Wh,單價為$2左右,預計該價格為松下搶占市場而有意放低的價格。以85kwh的Model S為例,採用7263顆電芯,電池成本為$15246,特斯拉公告的BMS和PACK成本為$20000,總電池成本為$35246,2013年特斯拉年報顯示其毛利為22.5%,車子售價為$79900,其成本為$79900 × (1 - 22.5%)= $61923,電池成本占比為$35246/ $61923=57%。
第二階段為2013年至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投產前,受商業因素的而影響,電芯單體價格大幅上升為$3.5,得益於BMS和PACK成本下降,電池成本占比為59%。2013年10月30號特斯拉與松下簽訂了高達70億美元合同,此時18650NCA電芯的價格上漲到了$3.5,漲幅高達75%,同樣85kwh的7263顆電芯成本為7263×3.5=$26680,但是特斯拉單獨出售的電池包價格和年報顯示的毛利卻沒有太大的變化,估測BMS+PACK成本已經大幅降低為$10000,因為BMS和PACK主要成本為設計費,本身的電子元器件和製造成本很低,整個電池包的成本為$26680+$10000=$36680,成本占比為$36680/ $61923=59%。
第三階段為超級電池工廠建成之後(2017~),電池成本下降30%以上。預計20700單體價格為$3.3,摺合0.14美元/w。由於Model 3電芯數量較少且容量較少,預計Model 3 BMS+PACK成本為$2880左右,綜合電池包成本為$6960,電池包成本占比29%。
...
...
2.1.3. 高鎳NCM和NCA電池大勢所趨
Ni的含量越高,對應比容量越高,NCM811和NCA比容量最高。NCM分子中,Mn只起到穩定結構的作用,並不參與電化學反應,主要通過Ni和Co的價態變化來實現鋰離子(Li+ )脫嵌過程中的電荷平衡。Ni存在Ni 2+ 到Ni 3+ ,以及Ni 3+ 到Ni 4+ 兩個氧化過程,Co只存在Co 3+ 到Co 4+ 的氧化過程。且Ni的氧化還原電壓平台較低。所以Ni元素含量的高低是決定多元材料容量的主要因素。NCM811中Ni含量為35.6%,比容量要比NCM111高出29.3%,NCA中Ni含量為47.5%,比容量比NCM111提高30.5%。
...
正極材料是電池能量的短板,提高正極材料比容量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最佳方式,未來高比容量的NCA和高鎳NCM是大勢所趨。正極材料的比容量一般為100-200mAh/g,而石墨負極材料的比容量高達400mAh/g,所以電池中負極和電解液等一般採用冗餘配置,電池的最終能量密度由正極材料決定。採用高容量的正極材料,能夠帶來負極、隔膜、電解液用量的大幅減少,電池最終能量密度的提升幅度遠大於正極材料比容量提高的幅度。所以採用高容量的正極材料對於減輕電池重量,提高電動車的續航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
NCA中Ni含量最高,技術壁壘高,產能主要集中在日韓,我國量產較少。2014年全球NCA產量為1.45萬噸,占所有正極材料8.9%左右,2015年NCA產量為2.3萬噸,占比為10.3%。目前NCA主要供應商有日本化學產業株式會社、戶田化學(Toda)和住友金屬(Sumitomo),韓國的Ecopro和GSEM也有少量產品銷售,2015年我國NCA供應量不到2000噸,而同期三元材料為3萬噸,NCA產量比例明顯低於國際水平。NCA正極材料技術壁壘高,工藝難度大,量產NCA電池難度也非常大,所以目前我國NCA正極材料及電池規模都非常小,目前僅有寧波金和能量產NCA正極材料。
特斯拉2015年銷量為5萬輛,折算 NCA正極材料6400噸,占全球NCA產量27.4%。2015年全球銷量為5萬輛左右,主要以85度電的Model S為主,共需要電池425萬kwh,每kwh需要NCA正極材料約1.5kg,僅特斯拉就消耗NCA正極材料6400噸,占全球NCA產量比例高達27.4%,特斯拉有力的推動了NCA電池市場。
...
...
...
我國企業正在逐步攻克NCA和高鎳NCM技術,未來有望進入特斯拉產業鏈。如:寧波金和鋰電正極材料已獲得三星SDI、LGC、ATL等大客戶認可,並已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當升科技新建4000噸NCM811產線,中和股份新建NCA產線等,未來隨產線的逐步投產,我國正極材料企業有望進入特斯拉供應鏈。
2.2. NCM和NCA電池對BMS要求更高,看好專業三方公司
2.2.1. 特斯拉採用小型電池+優秀BMS的方案
特斯拉採用小型電池+優秀BMS的方案。小型電池工藝成熟,積累了過去15年消費電池的成熟技術,同時消費電池能量較高、成本較低,將眾多(7000多個)的小電池單體組成電池組,將會大幅增加電池單體之間的不一致性,導致單體溫度、電荷、電壓出現不平衡現象,引起個別電池過充、過放,從而降低電池組壽命以及安全性。特斯採用了優秀的BMS和PACK技術來解決小型電池的缺點。
電池PACK採用多級串並聯組成。其中每69節並聯一組為電池磚(brick),再將9組串聯一層為電池片(sheet),最後串聯堆疊11層構成構成電池PACK。
...
...
2.2.2. 電池檢測實驗室:源頭增加鋰電池單體一致性
源頭的篩選提高電池的一致性。因標準18650電池單體容量較小(約10.4wh),Tesla Model S 85kWh版電動汽車需要7263顆電池單體。如此眾多的電池單體所組成電池組,會大幅增加單體之間的不一致性,容易導致個別單體過充、過放並產生靜電反應從而降低電池組壽命並產生安全隱患,從而對單體的一致性檢測提出極高的要求。Tesla擁有一個獨立的鋰電池監測實驗室並依據鋰電池單體化學性能、形狀係數建立了一個完備的數據信息中心,通過這個實驗室以及數據中心將電池供應商Sanyo所提供的18650電池進行嚴格的性能測試以及一致性篩選,主要關注指標包括:單體容量大小,儲能持久性、功率輸出大小、電壓上下限等。其中一致性、安全性較好的電池作為電池組備用電池,從而在根本上保證電池組功率傳導的穩定性以及持久性。
2.2.3. 電荷平衡系統:有效排除18650故障單體
特斯拉自主研發優秀的均衡技術。為此Tesla自主研發單體電荷平衡系統,可有效排除故障單體,保證整車安全性能。Tesla電池組尾部安裝有印刷電路板,內置眾多電源開關,每個電源開關一端連接某個18650電池單體,另一端連接一個中型的集電器(單體電荷監控器)。當電池組中某一電池因過充、過放、溫度過高導致電量與其他電池不同時,集電器就會將能量在電池之間進行相互轉移,防止其電壓超過安全範圍而產生異變。而當該電池真的產生異變時,電子集成器將控制電路板上相對應的電源開關彈開,從而將此電池單體隔離,避免產生靜電反應而引起爆炸。
...
...
2.2.4. 主動溫度管理系統:提升整車安全性能
電池組智能溫度監測系統。電動汽車安全性能主要體現在對電池組溫度以及電流的控制上,尤其對於大容量的電池模組,當電池組過充、過放、碰撞以及運行過程中電池過度發熱都會引發電池組溫度過高而引發爆炸。Tesla汽車電池組中的每一個電池單體都連接著一個熱敏電阻以及一系列的光導纖維,同時將熱敏電阻連接到電池監控器,將光導纖維連接到光敏感應器。當某個電池單體溫度超過安全標準時,熱敏電阻將產生一個電信號傳達至電池監控器以便啟動電池冷凝系統保證電池安全性能。當電池發生熱逃逸等現象時,將影響光導纖維中光束的傳輸,進而刺雷射敏感應器發出相應信號進行熱度調節。而當汽車發生劇烈碰撞時,電池組與電機的能量傳輸路徑將被立即阻斷,電池組外保護層將保護電池組免受碰撞影響,從而避免發生劇烈爆炸。
...
電池組液體冷凝系統-實時溫度控制系統。Tesla自主研發的機體液體冷凝系統為雙模式冷卻系統,其中第一層冷卻迴路專門為電池組降溫,電池迴路將電池組與冷卻泵相連接,迴路中充滿了冷卻劑,且延伸多個冷卻管覆蓋至每個電池單體,「冷卻液」呈綠色,由50%的水和50%的乙二醇混合而成。第一層冷卻迴路將控熱系統,通風設備以及其他散熱裝置與電池組熱量管理系統連接起來,從而保證每個電池單體溫度低於其安全值以下,保證其散熱性以及安全性能。第二層冷卻迴路包括第二冷卻儲液罐並與至少一個轉動部件進行熱交換,並立於第一個冷卻迴路,保證電池組冷卻系統的獨立性。
...
...
良好的電池管理系統為電池循環壽命提供了保障。Tesla公司承諾為Tesla Model S電池組提供8年或是10萬英里的質量保證,其汽車其他部件提供4年或是5萬英里的質量保證。以早期的Roadster為例,電池組內各單體電池的溫度差異控制在±2°C內。2013年6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行駛10萬英里後,Roadster電池組的容量仍能維持在初始容量的80%~85%,而且容量衰減只與行駛里程數明顯相關,而與環境溫度、車齡關係不明顯。可見特斯拉電池管理系統的水平。
2.2.5. 目前國內專業三方BMS公司技術占優,看好其發展前景
NCM和NCA電池對BMS要求更高。電池能量密度更高,但是安全性能稍遜,對電池管理系統要求更高。且一般單體容量較小,以18650電池為例,其單體容量為8-10w,特斯拉電池包有7000多個單體電芯,其BMS難度不言而喻。磷酸鐵鋰電池的單體容量高,以CATL方形為例,其三元電池容量為6~42AH,而磷酸鐵鋰電池為50~200AH,單體容量大,同樣容量的電池包單體數量則越少,BMS技術難度自然降低了不少。
特斯拉一直將BMS視為核心技術,我國整車和電芯企業企業從事BMS技術研發時間較短,當前階段專業第三方BMS技術占優。目前國內從事BMS和PACK主要有電芯廠、整車廠和專業第三方公司。我們認為BMS具有很強的技術壁壘,且核心技術在於軟體和算法,而PACK需要與整車廠密切合作,具備較強定製屬性。我國電芯類的公司從事BMS技術研發時間較短,且BMS軟體技術開發與電芯的電化學工藝存在較大差異,在當前階段電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利用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並提供高度標準一致的產品,與PACK行業定製屬性存在較大差異。整車也大多是從傳統的燃油車企業轉向電動車,對BMS也缺乏經驗。我國專業第三方BMS公司積累的經驗最為豐富,所以在一定時間內,我們看好專業第三方公司的發展,長期來看我們認為整車企業也將掌握BMS技術但不一定會自己生產,專業的BMS公司將和電芯企業一起為整車企業服務。
2.3. 鑄銅轉子感應電機,特斯拉的獨門絕技
電動機相對於傳統燃油發動機有巨大優勢,這種巨大優勢造就了特斯拉的驚人性能。電動機的輸出扭矩可以在大範圍調整,可以始終維持大馬力狀態,以特斯拉電機為例,轉速可達13000轉,不需要變速箱(裝有固定減速比為9.3的減速器),這一優點是大多數內燃機無法匹敵。特斯拉電動車作為新生事物,誕生之初就能在3秒內加速至100公里/小時的速度,達到了很多超級跑車的水平。
有別於永磁電機和鋁轉子感應電機,特斯拉電機採用鑄銅轉子感應電機。目前電動車普遍選用永磁電機,原因在於永磁電機不需要無功功率形成勵磁,電機效率較高,通常能夠比感應電機節能20%左右。但感應電機結構更為簡單,無需電刷、換向器等結構,可靠性更好。特斯拉通過採用鑄銅轉子替代鑄鋁轉子,降低了內阻,實現了感應電機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大幅提升,達到接近永磁電機的水準,使得感應電機可靠性好、溫度特性好的優勢發揮出來。
...
富田電機是特斯拉唯一的電機供應商,與富田合作更有利於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富田電機自特斯拉生產Roadster時就開始供應感應電機,也是目前特斯拉正在量產的Model S、Model X的電機供應商。若其他廠商希望進入特斯拉的供應鏈,與富田電機進行相關合作是較好的方法,可以通過如合作建廠、技術授權、股權交換等等方式來實現合作。特斯拉單電機售價約2000美金(Model S),Model 3電機售價預計在1500美金左右,Model 3配有2個電機,若Model 3年產50萬輛,僅Model 3的電機需求可達15億美金。
只要攻克鑄銅轉子的核心技術,就有機會進入特斯拉電機轉子採購體系。感應電機作為一種很成熟的產品,在工業領域有極其廣泛的應用,而特斯拉感應電機的核心技術之一在於鑄銅轉子。鑄銅轉子在澆築過程中熔點更高,同時容易出現氣泡,澆築成型的難度比較大。預計鑄銅轉子占電機總成本30%以上,預計售價在300-500美金,遠高於普通轉子,如果企業能夠突破鑄銅轉子工藝技術,未來就有機會進入特斯拉供應鏈。
...
電控系統是決定新能源汽車的控制和運行,是驅動系統的大腦。電機控制系統主要由逆變器(主要部件為IGBT功率模塊)、逆變驅動器、電源模塊、中央控制模塊、軟啟動模塊、保護模塊、散熱系統信號檢測模塊等組成,能夠實現對充放電速率、電壓等級、電機的每分鐘轉數(RPM)、轉矩和再生制動系統等。


從我的 iPad 傳送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葛拉漢論投資 the Rediscovered Benjamin Graham

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論投資
The Rediscovered Benjamin Graham: Selected Writings of the Wall Street Legend

Benjamin Graham / 原著

Janet Lowe / 編選

陳慕真、周萱 / 譯

2010.5月 二版一刷


  • 嘗試預言未來是件危險的事,而葛拉漢本人也從未能夠預見全面性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科技變遷及接踵而至如冷戰時期的波濤洶湧經濟情勢。

  • 我們在乎觀念、方法、標準、原則、更關心合乎邏輯的推論。

  • 你認識什麼人,比你懂得什麼知識要來得重要的多。

  • 每個人的投資組合在景氣轉壞時,資產仍然可以受到保護,最好的方法就是制訂一套投資與操作規則,而慎選好股,已經是成功的一半。⇨ Even 依照葛拉漢的原則謹慎選股,在1929~1930市場大崩盤中,他的投資組合淨值仍然下跌了50%。⇨ 之後直到1937年資產淨值才又回到1929年的水平。
☞ 葛拉漢真正有興趣的是每年是否能夠賺到最高的報酬率,而不是總共賺了多少錢
☞ 重點在於正確的原則,以及堅持下去的性格,只要運用簡單的技巧和原則及可獲致成功⇨葛拉漢的成功是獲利率相當於多年來整體利率的2倍
葛拉漢喜歡用盈餘殖利率 (earnings yield) 代替本益比,了解某檔股票的盈餘殖利率是2.5%比了解它是40倍的本益比容易多了。
  • 海耶克 F.A.Hayek 所著{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 提出:政府越有權力,越會把我們帶向社會主義的國家,也就越接近共產主義。

  • 投資人若手中握有績優股的股票投資組合,就應該預期股價會有波動,不要因為大規模的跌幅而擔憂,也不應該被大規模漲幅沖昏頭。投資人需要牢記在心的是;市場報價僅供參考用,若不能充分利用,索性無視它的存在吧。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1959
☞ 價格是一切的關鍵!投資/投機 進場前要先想好退場機制,以及看錯最壞的打算如何?這句話不能盡信~

  • 管理龐大的資本,不見得比管理中等資本所得的結果更令人滿意。

  • 你不可能只靠著做一些簡單而明顯的工作,也就是挑出前景明顯看好的公司,或是幾乎人人都會看得出持續多年榮景的公司,就期望投資組合能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因為那種方式太過簡單、淺顯了,往往這些公司的股價也已經反映未來成長而過高,導致投資報酬率不盡理想。
☞ 對比2004~2017 Google V.S Dominos 

☞ 葛拉漢一再強調對未來持續看好的觀念,即使真能應驗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持續看好未來,你就會輕易高估股價。此外,持續看好未來也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你對未來的看法有可能出錯。即使我們知道某公司在銷售及獲利上會發生什麼變化,也不太可能準確預估其股價的變動,而這也是讓我們最感興趣的地方。也就是當我們真的要決定投資標的,或是預測未來時,不論思考或是言論上儘量謹慎小心。

一間公司可以在景氣不好時,每股以4美元成交,或是景氣很好的時候以每股30美元成交,這兩種價位基本上都很合理。

☞ 算出一間公司是的估計值只要半小時即可,用不到太複雜的數學公式

☞ 我們很可能會犯錯,但是至少我們犯的是智慧型錯誤而非愚蠢的錯誤 ⇨ 假如因為虧損就認定某項投機不明智,那就大錯特錯了。只有在研究不夠充分及判斷很差的情況下,投機才是不明智的。橋牌高手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打出正確的牌,而非贏得牌局。因為長期而言,出對了牌就會贏錢。

☞ 用很吸引人的價格擁有公司的一部份,當大盤走空時,可以讓自己保持比較輕鬆餘裕的心態,是非常有益的,比較可以抱得住部位

  • 買進成長股投資要成功必須要有兩個條件:第一、他的成長必須能夠實現;第二、股票市場對這些成長股尚未充分反映
☞ Even 公司內部人也無法正確掌握公司股價波動 ⇨ Dupond 分割子公司股價一年漲近10倍,大部分公司內部人也沒有掌握漲勢

☞ 化學公司自1930起一直都是市場熱門的成長股,多年來他們的市場表現與其他類型相較起來通常都非常令人失望

  • 投資操作是經由透徹的分析,以確保本金的安全及滿意的獲利,凡不符合這些條件的操作都算是投機 ⇨ 所有的投機都和價格變動有關,有些方法只強調價格的變化,有些是強調因公司價值的變動所帶來的預期價格變動。
☞ 投資/投機 都不應漠視價格變動,而是應該要用什麼明智的方法來處理價格變動的問題
假如結果一定正確,那就不叫投機,而且在所謂的穩健投機中,也不可能會有什麼獲利機會,這才是不變的真理。
☞ 幾乎所有從事投機的專業人士都知道,他們冒的是什麼樣的風險。


  •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被形容為『美麗』『新』世界。當時世界的確很美麗,但我們卻不敢確定它是新世界。我們懷疑它是否與過去截然不同。

  • 引用貴金屬當作貨幣的做法,可以被視為促進商業及文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步;但同樣正確的是,由於科技與知識的進步,我們會發現到,雖然他們曾經在歷史上發揮很大的功效,但是在比較不樂觀的年代裡,再次廢除它們將是另一次進步。

  • 我想說的是,我的生活享受至少有一半來自心靈世界的探索,來自文學藝術的美感與文化的薰陶。除了一開始培養興趣並稍微用點心力之外,這些都是大家能做,而且幾乎完全免費的事情。請點燃最初的興趣,如果可能的話,請繼續努力下去 ➣ 有文化、美感與內涵的生活 ⇨ 葛拉漢於80歲生日宴會感言

  • 葛拉漢的穩健投資觀念是強調以淨資產價值及低本益比作為標準,並且評估股價和利率的相對關係。⇨ 只選擇盈餘價格比(P/E 的倒數)至少是目前評等最高的公司債殖利率2倍的股票 Ex:目前最高評等債券平均殖利率為7%,分子乘以2得到14,換算成倒數,用100/14 得到本益比大約就是7倍,假如是 3%×2= 6 , 100/6=16 要建立投資組合的本益比就以16倍為標準,依照葛拉漢的標準,不管殖利率降到多低,都不應該買進本益比超過10倍的股票,不管債券殖利率多高,本益比7倍是永遠可以接受的。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一年運了4.9億人次,10張圖看中國人坐飛機這件事發生了什麼變化?



一年运了 4.9 亿人次,10 张图看中国人坐飞机这件事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7//4/9 摘錄自 好奇心日報


你一年要飞多少次?飞多远?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有 4.9 亿人次乘飞机出行,平均每次飞 1705 公里,大概相当于从北京飞到成都。
如果你在 2016 年飞过 10 万公里,那差不多就能排进前 5%。
去年一年,仅中国本地的航空公司就有 923 万架次飞机起降。当中大部分来自最大的三家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它们运送了全国 65% 的旅客。
上周这三家公司都发布了 2016 年全年财报,我们通过这些数据来看中国人的出行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热门的目的地还是那四个城市

按照中航信提供的客流量数据,中国境内最热门的航线就是在下面这九个城市来回飞。北京-上海,北京-深圳,北京-广州则是其中最繁忙的。


中国最繁忙的航线是京沪线。我们选取 2014 - 2016 年每年 8 月 1 日的航班数据,显示东航拥有其中接近 50% 的份额,它每天安排 50 架次航班往返北京、上海,运力投入几乎是国航的两倍。
昆明和西安这两个在客流吞吐量排在全国前十的机场,也是东航在西南和西北的基地,在这两个机场,东航也保持四成以上航班份额。
南航的优势航线则是北京-广州、北京-长沙航线,这两条航线上有超过四成的航班都是南航的。其中,广州是南航总部所在地,北京和长沙则是南航设为基地的地方。
国航背靠中国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北京首都机场,在北京-成都这条航线上,将近五成的航班都是国航一家公司的。
其实,三大航空公司的竞争,主要也就是围绕这几个城市进行的。
东航为了巩固在京沪航线上近半数航线份额,联合希尔顿专门推出针对京沪线常旅客的送积分、送代金券活动。为了证明申请者的常旅客身份,申请者还需要在航旅纵横应用上传京沪航线飞行纪录。
南航从两年前开始,对北京往返成都的航线开通了更多航班,从一天往返 6 个航班提高到 11 个航班。与此同时,每个航班的上座率依旧维持在八成左右。
这原本是国航的传统优势航线,因为国航在北京之外的另一个基地,就是成都。这也让北京-成都航线成为了过去三年中,十大热门航线里少数几个客流量名次发的变化的航线,从 2014 年第 7 名升至 2015 年第 5 名。
国航也在南航的优势航线,变得积极了。国航投资了总部位于香港的国泰航空,控股了总部位于深圳的深圳航空,以此在华南地区与南航竞争。
国航推出了一项专门面向广州出发或到达航班的优惠活动,每飞一次额外赠送一个航段升级里程。这使得原本需要飞 20 个来回才能升级的国航金卡,只需要飞 10 个来回就能拿下。

中国境内热门航线都成了大飞机在飞

一般来说,民航客机大致分三类:

  •  双层客舱、四台发动机的“巨无霸“飞机,代表机型是波音 747、空客 A380,被设计用于执行 8000 公里以上的长途航线;比如北京飞到德国法兰克福这种跨国长途航线。
  • 飞机客舱具有两条走廊、载客 200 人以上的宽体客机,代表机型是波音 777、787,空客 A330、A350 系列,被设计用于执行 5000 公里以上的中长途航线,比如北京飞新加坡,飞行 6 小时左右的航班。
  • 飞机内舱具有一条走廊、载客 100-200 人的窄体客机,代表机型是波音 737,空客 A320 系列,被设计用于执行 1000-5000 公里左右的境内中短途航线。

人们以往的印象是 800 - 1600 公里的中短途航线,航空公司大多安排的是窄体客机。这是因为小飞机载重轻,可以更好应对高密度起降对飞机造成的负担。
但最近几年三大航空公司使用大飞机的比例逐年升高,它们将原本多用于跨国航线的宽体客机投入到境内中短途航线运营。
我们查询了携程网下周五的客票信息,统计 2016 年中国最繁忙的三条航线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的航班排期,发现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共计安排了 91 个航班,其中大飞机占比达到 72%。

最典型的是京沪航线上,东航及其子公司上海航空在这一天安排了 29 架次航班由北京飞往上海,其中有 14 个航班使用宽体飞机。国航每天投入 13 架次航班,全部都是宽体机。这些波音 787、空客 A330 甚至波音 777 通常被用来执行飞行距离数千甚至上万公里的洲际航线。

而北京到上海单趟飞行距离为 1100 公里左右。

在另一条北京至广州航线上,南航投入共计 11 架次航班,其中 9 架次航班是宽体机。在机场一天中最繁忙的早八点到晚七点间,南航主要是用空客 A330 或者波音 777 运送旅客。

在北京至深圳航班上,国航和南航一共投入 25 架次航班,其中 16 架是宽体机。
航空公司选用载客 150 名的窄体客机或载客 300 的宽体客机,需要支付一样的起降时刻费。所以在运力允许、客运需求充分的情况下,在北京-上海、北京-广州、上海-广州这些客座率接近九成的黄金航线上,航空公司会更倾向于选用大飞机,来降低人均起降时刻成本。

起降时刻费是指航空公司向民航局申请开通某一条航线之后,还需要向航线涉及的起降机场,申请起飞和降落时刻。此前,白云机场采用拍卖方式, 9 对起降共计 196 个时刻拍出了 5.5 亿价格。
而浦东机场为此前则对每周任一一天、任一个时刻设定 17.2 万元的时刻使用基准价,另外根据不同时段的差异给出一个系数,再根据一周执行飞行的天数确定最终收费金额。

价格系数高低由时刻重要性确定。浦东机场对 10:25—19:25 间的 10 个时刻系数均设为 1.2,可以理解为是一天中的黄金时段。20:25 和 21:25 为系数为 1,剩余时刻均为 0.8。

这意味着飞机于清晨或深夜等冷门时刻在浦东机场起降,航空公司一次要支付 13.76 (17.2 * 0.8)万元航班时刻费;而在白天黄金时段,航空公司需要为飞机支付 20.64 (17.2 * 1.2)万元时刻费用。此外,航空公司还需要为飞机每次起降支付起降、地勤费等费用。
现在航空公司将更多的大飞机投入到境内航线,说明境内航线带来的收益能够支持航空公司付出的更高成本。人们在国内的短途出行选择飞机,也变成了更日常的选择——有更多旅客,航空公司才会投入更大的飞机。
当然,这对乘客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比起窄体飞机,大飞机整体感觉更舒适一些、遇到气流颠簸飞的更平稳些。

航空公司买了很多新飞机,主要是为了海外航线


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平均机队年龄中最年轻的是东航,平均机龄只有 5.4 年国航南航的机队机龄也仅比东航多 1 年而已。

与之相应,全球三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美联航达美航空的平均机龄分别是 11 年、13.4 年和 17 年。
这三大公司都在最近几年中买了很多飞机,拉低了机队平均年龄。
过去两年,南航、东航、国航共购入 383 架飞机、退役 126 架飞机。东航是三家航空公司里引入新飞机的最多的,共引入 152 架、平均一个月就引进 6 架新飞机。
2016 年,东航共花费近 680 亿元购入 20 架空客 A350-900 以及波音 B787-9 飞机。未来三年,东航预计还将花费 1230 亿元用于购买飞机及发动机。

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在热门航线投入大飞机运力符合目前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扩展海外航线。

东航曾在年报中提及,它们购买大飞机是为了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投放运力。去年它开通上海飞往北美的第七条航线,以及上海直飞包括布拉格、阿姆斯特丹、马德里、圣彼得堡在内的四个城市,使其上海出发至欧洲的航线变成九条。

国航也是如此,它在 2015 年一共开通 29 条国际航线,航线覆盖了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城市,如奥克兰、纽约、伊斯兰堡。
英国航空信息服务商 OAG 的数据显示,2016 年是几十年来第一次,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扩张运力时把更多运力给了海外航线。

2016 年由 1.1 亿人坐飞机出境游,更多人去了韩国、泰国、日本等相对更远的地方,而不再是传统的热门线路港澳台。

港澳台遭内地游客冷遇,和政治局势变化以及国内对于冲突的报道有关。可以预期在 2017 年韩国也会变得不那么热门。

欧洲是继亚洲之后,是中国人出行的第二大海外目的地,包括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德国都位列中国前十大境外目的地。
过去五年国际机票价格下降了 30%,这使更多休闲目的出行的旅客更愿意选择洲际旅行。
北美排在欧洲之后,是中国人出境游第三大目的地。人们出行趋势的变化使中国航的空公司在中美航线投入更多运力、2015 年中国航空公司在中美航线投入的航班就超越了北美航空公司。去年,中国的航空公司为中美航线增加了超过 80 万个座位,使其占到所有中美航线份额的 57%。

买那么多飞机,开那么多航线,票价还降了,航空公司过得好么?

三大航空公司盈利差距还挺大


从航空公司投放的运力数据看,全国投放最多航班的航空公司是南航、东方航空则是增长最快的。

如果以航空公司每年运送多少人次旅客进行排名,南航、东航、国航这个次序很久没有变过了。

国航是三家公司里运送旅客人次最少、营业利润最多的公司,它的营业利润率也是三家公司中最高的,它去年 8% 的营业利润率接近 CSIMarket 整理的 10.96% 行业平均值。
用三家公司营业利润除以年运送旅客人次,国航从每名旅客那儿大致可以挣 95 元,可以用来买 3 杯星巴克大杯拿铁。

南航次之,它平均从每名乘客那里赚 30 元,只够一杯。东航盈利水平最弱,只相当于从每位乘客那里赚 9 元,凑齐三个人才购买 1 杯中杯拿铁。
相比 2015 年,去年三大航空公司的盈利情况都好了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油价。受惠于 2016 年油价下 12% 左右幅度的下跌,它们共节省了 77 亿元的燃油成本。
国航能做到这些,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中国载旗航空,国航承担大部分党、政、军包机任务,政府、央企商务出行亦更倾向选择国航。国航西南分公司招聘简章中有这么一条工作要求,代表国航协调区域内地方党政军和行业管理单位相关事务。
在这种背景下,早在 2015 年,国航在商务舱和公务舱的机票收入就超过 105 亿元,占营业收入 10%,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坐飞机已经越来越平常,但高铁还是航空公司最喜欢谈的竞争对手

2010 年,东航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铁确实给民航带来了压力
他谈到的影响是指 500 公里以下如果飞机和高铁有重合的线路,那么航空公司可能会取消这条航线;当线路到 800 公里时,可能会对民航旅客量产生 20%-30% 的影响;线路 1000 公里到1200 公里,对民航旅客量会有 15% 到 20% 的影响。
前国航董事长、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也持有类似观点,即高铁会影响 500 公里范围以内的民航线路。范围扩充到 1500-2000 公里后,影响就变小了。
据《中国经营报》统计,2009 年成渝列车动车组开通后的不久,成都至重庆航班停航;2009年,石太高铁的开通使得太原飞北京的部分航班取消;2015 年,合福高铁开通后,福州航空等航空公司停飞合肥到福州的线路。
2016 年,中国境内中小型每天飞行时间从 6.6 小时锐减到 4.3 小时,中大型飞机几乎没有变化、每天比去年多飞 10 分钟。
中国飞机平均飞行距离逐渐增加、铁路平均运输距离则逐年减少。以前人们总是说交通工具的革新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
京沪高铁使两地乘客在频频延误的飞机之外,多了个快速、便捷、安全的交通工具,京沪高铁也成了中国首条盈利的高铁路线。

航空公司从代理公司手里抢生意已经改变了近四成用户的购票习惯

在互联网普及前,航空公司为避免自销产生庞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机票大多是通过代理来销售的,中国本土航空公司通过代理销售的机票比例一般占航空公司整体机票销售额的 7 至 8 成。

2011 年法航、荷航陆续在中国停止给销售代理返点。中国航司仍主要采取销售机票返点的模式,但是降低了原来的3% 的返佣金比例。2015 年年底,南航、东航、国航、海航等开启抵制携程、去哪儿等网络渠道,打出“官网直营最低“口号,开始将更多的机票放在自己的官方旗舰店、官方应用上销售。
此前每年,航空公司要给这些票务代理公司支付数十亿元人民的机票代理费用。退出代理、加大直销力度,可以直接给他们省钱。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单在航空公司开始调低代理费率的 2015 年,国航、南航代理费用分别减少 16.63 亿,11.13 亿。其中国航降幅高达41.8%,三大航代理费用占销售费用的比例整体下降。国航、南航代理费用占比分别下降 15.90%,9.16%。
截止到 2016 年年末,中国三大航空公司直销比例已经达到 40%。它们预计在今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 50%,将与达美、美国航空的直销比例接近。
除了机票价格和订票体验,长久以来航空公司都靠会员计划争取用户。
国航有凤凰知音、东航有万里行、南航明珠,每个会员计划提供的服务都差不多——更好的待遇、换里程票。过去两年,国航、东航、和南航都推出了一系列活动。
国航为了鼓励你下载它们自己的手机客户端,下载应用或者填写问卷就可以获得里程和积分。
南方航空在 2015 年推出会员日活动,卖便宜机票、送里程、送积分,鼓励大家多用航司会员系统购票。那一年,南航会员人数迅速接近东方航空,并于 2016 年反超东航。
送积分、里程,实际都是为消费者离开在线机票代理网站,比如携程、去哪儿,回到航空公司购票。因为换来的里程只能在航空公司那里兑换生效。

航空公司都在争夺最常坐飞机的那一小部分人,但这个生意在中国才刚起步

除了商务舱和头等舱客人,帮国航挣到这么多利润的还有常旅客计划。截止去年年底,国航常旅客收益为 24 亿元。而规模更大的东航和南航分别为 17 亿和 16 亿元。

中国国航有 5 档会员体系,普通、银卡、金卡、白金和终身白金卡,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会员体系最完备、最早推出白金卡以及终身白金卡的公司。

国航白金卡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终身白金级别。当会员获得 100 万升级里程后,便会转成终身白金。这一点,给很多中高级的凤凰知音会员一个努力的方向。

而且不同于东航、南航多年来的金、银卡两级会员体系,国航会员体系每个级别都有差距,级别更高享受更高规格服务,国航实际是在鼓励用户越飞越多。

东方航空去年宣布推出会员白金卡,目的是为了吸引高端旅客。东航白金卡会员每年可国内航班无限次免费升舱,国际航班每年免费升舱 4 次。
南航是国内航空公司里最早加入天合联盟(包括达美航空、法航、荷航等 20 家航空公司)的,分为南航明珠金卡、银卡和普通卡三种会员,目前还没有白金卡。
总的来说,国内几大航空公司都在常旅客促销上做了一些活动,但相比美国的三大航,国内航空公司常旅客积分收入比例相对都很低。
除了搭乘飞机以外,只要是航空公司与相关公司有合作,刷信用卡、入住酒店、租车、吃饭等等所获得的积分也能让你拿去换机票。
银行相信经常旅行的消费者收入高于平均。它们都用里程吸引这群人,并刺激他们消费。
上月,浦发启动了里程银行,让你用积分换航空公司里程。目前招商、浦发、中信、广发等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都允许自己的高端用户以积分兑换航空公司里程。
不过,但即便是利润最高、常旅客收入最高的国航,它最主要收入来源仍是机票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 90%。这跟境外航空公司收入结构不一样。
全球第二大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则早在 2005 年,就跟美国运通信用卡公司达成 5 亿美元的常旅客积分销售计划。
之后 2011-2014 年,美国运通信用卡公司每年支付 6.75 亿美元用于购买达美航空的常旅客积分。最近达美航空预计到 2021 年,跟美国运通的合作可以为他们每年带来 40 亿美元收入。
根据投资银行 Stifel Financial 的估算,包括美国航空在内的一些美国航空公司,它们一半的利润都来自卖里程。这个生意在中国现在也开始了。
制图:冯秀霞
题图来自 VoiceheraldVisualHunt

7 & i Holdings美國子公司7-11收購了1100多家便利商店,到底圖的是什麼?



7-11在美国收购了1100多家便利店,到底图什么?


2017/4/9 摘錄自 好奇心日報


7-11在美国收购了1100多家便利店,到底图什么?
日本 Seven & i 控股于 4 月 6 日宣布美国子公司 7-Eleven 以 33 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 Sunoco LP 所属部分便利店业务。在此次收购中, 7-Eleven 获得了 Sunoco LP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与东部地区的 1108 家设有加油站的便利店。
依据官网数据, Sunoco LP 在美有 1350 家便利店,门店数量位居全美第 6 位,旗下品牌包括 APlus、Stripes。可以说通过这次收购, 7-Eleven 已几乎拿下 Sunoco LP 绝大部分便利店业务。去年 Sunoco LP 净亏 4.06 亿美元,创下自 2007 年以来最差业绩,收购所获得资金将用于偿还债务。 Sunoco LP 旗下门店大多分布于 7-Eleven 本就已经广开门店的德克萨斯州与东海岸地区, 7-Eleven 期待这次收购能够扩充门店网络,并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
事实上,这也是 Seven & i 控股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便利店收购动作。 7-Eleven 上一次收购发生在 2016 年 6 月,以 4.8 亿收购了美国 CST 旗下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与怀俄明州的 79 家便利店。
社长井阪隆一在 4 月 6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显得信心十足:“美国便利店市场正在不断快速成长,我们感到了巨大的潜力。尽管有人表示这一收购金额有些高,但由于同时设有加油站,所以这是合理的价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会是场高收益性的投资”
日本国内便利店市场日趋饱和, 7-Eleven 在日本本土门店数量快要赶上邮局网店数量,三大便利店纷纷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同于全家着重于以中国为主的亚洲的市场,北美市场一直是 7-Eleven 的发展重心所在。
本就诞生于美国的 7-Eleven 由于经营不善于 1991 年被日本伊藤洋华堂收购,在 2005 年成为了Seven & i 控股全资子公司。现在 7-Eleven 在全美拥有 8300 多家门店,以 5% 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位。通过此次收购, 7-Eleven 在美门店数量超过 9300 家,远远超过第二位 Couche-Tard 7000余家的门店数。
社长井阪隆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还透露,希望到 2019 年为止, 7-Eleven 在北美地区的门店数量能够达到 1 万家。受到日本人口减少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影响, Seven & i 控股预期 2018 年日本本土便利店业务增长将趋于放缓,不断成长的北美市场将会来填补日本市场留下的空白。
题图来自 Wikipedia 文中图片来自 Sunoco LP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快思慢想 Thinking,Fast and Slow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Daniel Kahneman 著
與終身合作夥伴 Amos Tversky 教授 共同研究
洪蘭 譯

天下文化 2012/10 第一版

前言

  • 康納曼教授 取得 加州大學 柏克萊分校 心理學博士 學位,他的研究與貢獻在於:通過心理學實驗證明人類『經濟決策的過程是理性的』假設不能成立很容易被直覺和偏見引導犯錯,更多時候是情緒造成思考偏差。同時他還建立一套解釋人們在危險和不確定的情況下,如何做出判斷及決定的理論。
☞  Judge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  人們對於確定的結果,和不確定的結果,有不同的加權 
☞  過度自信,是來自後見之明hindsight的虛幻確定感
☞ 運氣,在每個成功的個案中,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不能低估運氣在人生的因素)
  • 康納曼對人類自我提升的能力存疑,他也懷疑自己會更上一層樓。套句他自己的話說『找出別人的錯誤,我有長足的進步;找自己的錯誤,我還是當局者迷』。⇨ 透過以理性研究不理性行為的認知科學,自身生活中許多不合理的事情,往往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透過哲學和心理學的分析,我們可以看見尼采的人性黑洞佛洛伊德的行為暗流

  • 是什麼原因,讓人相信上帝的存在;相較於自己對道德的看法,更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是什麼原因,讓人對是非對錯有所堅持

  • 人類為何會有不懂卻以為懂的心理,以及當人做結論時,心中早有偏見。⇨ 為了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偏見,尤其是直覺的偏見,先『找到你可能會誤判的跡象,然後放慢腳步,強化腦中系統二的慢想系統』。
大部分的時候,你意識經驗和思想,連你自己根本都不知道是怎麼跑進心裡去的。⇨ 靜坐對鍛鍊思考的重要性 ex:大立光電執行長 林恩平
  • 如果你已經在可預測、快速回饋的環境裡完成一萬小時的訓練,例如西洋棋高手、消防隊員、醫生等,那就訴諸系統一的直覺。假如沒有,請三思而後行。
☞  專業投資人 V.S. 業餘投資人
  • 攝氏0度到10度的溫差,和攝氏20度到30度的溫差,雖然都是10度,但是意義完全不同,必須依附在心裡物理學的感覺量表上,才有意義!
☞  思考:指數由 7000 漲至 8000 和 9000 漲至10000 的市場心理差異
  • 科學家即使接受了嚴格邏輯訓練也常常和一般人一樣,犯了很多不理性的邏輯推論。例如他們也相信小樣本的證據,忘記小樣本的結論是很不穩定的。尤其當一兩個特例剛好符合自己相信的假說時,就不顧一切的擁戴特例,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而不自知。⇨ 這樣的認知錯覺來自經驗法則Heuristics 而把解題應有的演算法則 algorithm。⇨ 這種簡單的『屈指一算』Rule-of-Thumb 直覺思維方式,包括『第一印象、以貌取人、月暈效應』Halo Effect 還有『錨點』是大是小,所引起的高估或是低估的謬誤,重視『想得到的』忽略『想不起來』的錯誤判定更是常見。⟹ to err is human
☞  twisted but true:
     奧地利和德國同文同種,奧地利為何器官捐贈率近100%而德國僅12% (原因竟然是兩國表格設計打勾的方式差異造成)
  • 越不是科學領域的學問,越想要得到科學的頭銜;政治學明明就是講權謀的學問,卻叫做Political Science ,最離譜的是社會科學叫Social Science,社會是人的集合,人是天底下最說不準的動物,哪有一致性可言?

  • 人類是否是一個很好的直覺統計學家 Intuitive Statistician? ⇨ 例如一個四歲小孩雖然不懂文法規則,他仍然能夠完整說出一句話。⇨ 即便是一個統計學家,往往對統計的直覺也不好。

  • 人們往往利用經驗的相似性與簡單的經驗法則Simplifying Heuristic 來做出困難的判斷,對於經驗法則的依賴,造成人們的預測出現了可預測的偏見 (系統化的錯誤) ⇨ 經驗法則判斷很好用,但有時會帶來嚴重的系統性錯誤。
☞  twisted but true:英文字母 KLNRV 比較可能出現在單字的第一個字母還是的三個字母?
☞  twisted but true:是政客和明星比較容易偷情?還是律師和醫生?


第一部:兩個系統


  • 我們往往會對顯而易見的東西看不見,而且,我們看不見自己的看不見 
☞ twisted but true:想想 The Invisible Gorilla 實驗
  • 當我們對一項作業熟練時,對能量的需求會越來越少,大腦研究顯示,當我們技術精進時,大腦活化部位比較少。天份也有類似的效果,越聰明的人解決同樣問題時,所花的工夫越少,我們可以從瞳孔大小看出來 ⇨ law of least effort 惰性是人性也是生物天性 ⇨ 當人們心智活動增加時,血液中葡萄糖會因腦部活化而快速消耗,導致身體進入警覺狀態,使心跳加快,瞳孔放大
☞ twisted but true:離吃飯時間遠近,影響假釋委員會的決議 ⇨ 委員會成員會因為肚子餓而採用預設立場 default position 草率結論
  • 散步帶來的中度生理激發,會使心智警覺性更高 ⇨ 對照:投機者的撲克 
☞ 作者一生中最好的思考,都是和Tversky 散步時所想的

  • 一個人要維持連貫的思緒是需要高度紀律的。許多人在工作、讀書時,會不間斷檢查手機,翻冰箱等行為,可以合理推論是身體一種想要逃避自制力的慾望。⇨ 人的行為往往是受到慾望的驅使
☞ twisted but true:四歲小孩吃巧克力蛋糕的實驗 ⇨ 具備較佳自制力的小孩,具備較佳重新配置注意力的能力,往後人生的成就也比較高;他們比較警覺,智力測驗分數也較高,在學術與知識上較為活躍,比較不願意滿足於表面上吸引人的答案,對自己的直覺比較存疑,也比一般人較為理性。一般人或是自制力較差的人,很輕易滿足於現有的答案,不再思考。

☞ 對直覺照單全收的人,比較容易衝動、不耐煩、急於得到立即滿足,也比較容易沈迷或是上癮 ⇨ 系統一是衝動和直覺,系統二是理性和小心

☞ 高智商的人,不見得會對偏見免疫。能不能對偏見免疫是和理性能力 (rationality) 有關

☞ twisted but true:誠實商店實驗:業績和牆上貼的畫(一對眼睛注視、或是自然風景)高度相關
➥ 難怪極權國家,會用大量照片與肖像,促發人民服從,因為『老大哥』無時無刻都在監視你。同時,這樣也會制約人民自發性的想法和獨立行動。

☞ 實驗證實,受金錢促發的人,偏好單獨一個人,不願被打擾,不願依賴別人或是接受別人的要求

  • 心流(Flow) ⇨ 一個完全不花力氣的專注狀態,你會深陷其中,完全忘記時間與其他手邊的事情,這種全神貫注專注的喜悅狀態 (Optimal experience)可以出現在許多職業級專家或大師的身上
☞ 人在認知繁忙時,比較會做出自私的選擇。因為系統二為了要全神貫注,只好鬆開對行為的掌控
☞ 習慣早起的人,晚上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反之亦然。太關心自己在某項作業的表現,有時反而會干擾表現,因為,大腦短期記憶中,塞滿了無意義的焦慮思緒。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為什麼是達美樂而不是Google,成了2004年至今美股的大贏家



为什么是达美乐而不是 Google,成了 2004 年至今美股的大赢家

摘錄自 2017/4/6 好奇心日報

如果时间回到 2004 年的美国,你跟中国人一样有一个“打新股”的机会,你会选择哪一家?
那一年在美国两个重要的市场上市的公司有 171 家,关注度比较高、认购额超过 15 亿美元的就有 5 家,而 Google 的 17 亿美元融资计划,在当时只能排到第四。
但跟那年所有人一样,你一定也会注意到 Google,而且之后很多年里也会一直关注着它。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美股市场有过很多趁机上市的科技公司,但它们在 2004 年都活得不太好。但 Google 的表现一直很稳健,作为最重要的互联网公司、高技术代表,它也的确表现不俗——如果推算至今,它的股票投资回报率超过了 16 倍。
但如果你是那种抱着花点小钱,就能在股市里大赚一笔心态的人,当年其实有一支更适合你、现在看来表现也更厉害的股票——达美乐。
这家公司要上市的消息,当时在市场上已经流传了两年。但看到招股书的人,还是可能会为这家外卖披萨店捏一把汗:同店销售额基本没有增长,上市融资来的 1.37 亿美元一多半还要用来还债。而且,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了麦当劳和百胜两大餐饮巨头,“很难说达美乐是否还能满足投资者对一支高增长股票的渴望。”《彭博商业周刊》曾这样评价达美乐的 IPO。
但现在,算上分红、拆股等因素,达美乐至今为止的投资回报率已经高达 27 倍。
即使你晚入市几年,从达美乐业绩相当糟糕的 2010 年开始投资,它的成长性也比苹果、Google、Facebook 和亚马逊等科技股好多了。按照 Quartz 记者 Chase Purdy 的计算,从 2010 年至今,达美乐的股票价格又涨了 20 多倍,而同期表现最好的亚马逊,也只是翻了 5 倍多。
拿达美乐与 Google、亚马逊这样的公司作比,其实并不能说十分合理——达美乐的股票一路涨到现在,市值还没到 90 亿美元,完全可以说是小体量带来的好处。
即使在餐饮行业,也有麦当劳、星巴克、百胜的一系列高市值公司排在它之前。达美乐则是经历了一次金融危机、2010 年又跌入业绩低谷。当时有人评价他家的披萨就像是“沾上了番茄酱的厚纸板”,根本不值得买。就连接任公司 CEO 的 Patrick Doyle 也公开承认,“是啊,我们烂透了。”
那,为什么是笑到现在的,还是达美乐?

快餐、外卖和数字化,达美乐的成长在于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正确预判

美国人近 1/4 的日常外出就餐需求,都集中在讲求效率、性价比高的快餐市场。但相比汉堡、薯条、炸鸡,披萨在快餐行业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创业方向——价格便宜,导致堂食利润率很低;一旦追求配料口味多样,成本就会提高;虽然很受青少年喜欢,但他们年龄稍长就会转向其他快餐品牌;最关键的是,你还得在热的时候就把披萨送到顾客面前,一旦放凉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这些也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必胜客、棒约翰等披萨店在全球扩张店面的过程不那么顺利的原因。但达美乐却从经营第一家堂食店铺时,就发现了另一块市场——当时,店里 80% 的营业额都来自看体育比赛直播时,不愿意离开沙发的男青年们所叫的外卖。
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餐厅外卖的点单、配送已经成就了美团点评、饿了么、Grubhub 等好几个上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就连 Uber 也将其设立为新的独立业务。但在达美乐发家的 20 世纪后半期, “30 分钟内必达,否则免费”的口号完全是由公司自己的物流配送团队达成的。
由于不设堂食,专注外送,达美乐的门店扩张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加盟制完成。而加盟门店的选址,也是按照“10 分钟内能完成周围大部分社区的配送”的要求而确定的。而通过各门店传回总部的点单数据,总部也能更好地预测各类原料的需求,方便中央厨房向门店提供更接近需求的披萨半成品。
达美乐也是美式快餐品牌中,最热衷于将数字化的尝试与品牌营销结合在一起的。在 2007 年美国人还习惯于打电话定外卖时,达美乐推出的网络订餐服务就已经覆盖了 PC 和移动端,到 2016 年已经有 60%的订单来自电子设备。而之后的个性化定制、Emoji 下单、胃部翻译器、各类智能设备接入、无人机及机器人送货……很难判断这些“黑科技”的实际效果如何,但每项新技术肯定都能被转化为一次不错的营销曝光。

讲年轻人市场,也得考虑到消费能力

达美乐更早地看到并抓住了数字化、年轻化的一些趋势,但它的发展没有脱离美式快餐廉价、高热量、不够精细的特点。在一拨讲究健康、口感和体验的“慢快餐”兴起后,市场普遍认为,这之后达美乐的竞争对手就不只是麦当劳和必胜客了,还多了 Shake Shack 和 Chipotle。
只有 60 多家汉堡门店就在纽交所上市的 Shake Shack,当年可是名声大噪。不过现在想起来,这家公司的自信可能源自于消费者的从众猎奇心理,以及华尔街分析师对品牌的个人喜爱。但在经历了几个季度的增长放缓后,Shake Shack 的股票早已在发行价以下交易。
相比之下,同样讲究“快餐慢食”的 Chipotle 则将优势建立在经营效率上,这使得公司的增长更为稳健:经营最好的 Chipotle 门店在 1 个小时内可以服务 300 名顾客,平均每餐的价格超过 9 美元。这使得每家门店的相对价值在 900 万美元左右,是麦当劳的 3 倍以上。
就像 Whole Foods 的一度走红一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Chipotle 所代表的这种餐厅业态,将在未来对传统的快餐形成更大的冲击——健康导向、新鲜制作、更接近年轻人的偏好、在市场上也能持续创造卖点。
所以他们已经急着寻找“下一个 Chipotle”了。在 2012 及 2014 年,Chipotle 的成长性确实也都更高。但对比一下就能发现,随着 Chipotle 2015 年的食物中毒事件影响至今,目前它的股票价格只是相当于翻了 10 倍,而同期的达美乐涨了近 30 倍。
年轻人对这些品牌的喜爱和追捧,可能是实实在在的。但如果考虑到他们实际消费能力的话,就说不准这个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了。
我们此前曾提到过,在美国如果将二战前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与二三十岁的“千禧一代”比较一下资产状况的话,这些年轻人们的平均年薪要少 20%;而如果把银行余额、信托基金、汽车、房产等等一起算进来的话,千禧一代 29530 美元的资产净值要比婴儿潮一代少 56%,说是“穷得叮当响”的一代也不为过。
而在上文讨论达美乐的消费者群体时,我们也曾提到它的拥趸集中在青少年——准确来说,有接近一半的美国人,会在 6-19 岁上学的时候对于披萨有强烈消费欲望。一方面,吃披萨可以是班级运动后的补充热量、或是小组讨论的中场休息,另一方面,他们手里的零花钱也买不起更贵的有机食品。

但人人都能理解的餐饮业,一直是美国人最爱的投资方向之一

“在餐饮概念股上,美国股市似乎有一股返璞归真的炒作之风。” 2015 年,在研究了一批扎堆上市的中小餐饮品牌之后,Marketwatch 记者 Anora Mahmudova 曾这样感慨过。
那几年,每一家上市餐饮公司的盘子都是火热的,尤其是交易首日。专业研究 IPO 的行业机构 Ipreo 曾发表过一项统计:2012-2015 年间上市的 12 家餐饮企业在上市第一天没有一家报跌,平均涨幅高达 48%,远远超出整个 IPO 市场平均 15.3% 的成绩;像是 Habit Restaurants、Potbelly 和 Noodles & Co 这几家公司,股票价格在上市当天更是都翻了个倍。
市场对餐饮业这些营收高增长、高速扩张、高毛利率的股票非常感兴趣,就连从业者自己也觉得,整个行业已经从 2008 年经济危机的低谷里走出来了——通过同店销售、客户流量、劳工和资本支出四大因素综合而成的“餐厅绩效指标”显示,在过去十年内,美国餐饮业有近 3/4 的时间都处于乐观的扩张增长期。
像 Shake Shack 这样的小规模餐饮公司,其实很难用高速增长的业绩维持住投资者初期的热情,一度出现过单日超过 10% 的暴跌。但总体来说,过去十年内上市的餐饮股,仍能靠着总计 54.7% 的股价涨幅,跑赢整个 IPO 市场。
而相比于增长性同样很高的生物医药和科技企业,投资餐饮不需要学习复杂的专有名词和概念,一般来说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很简单:品牌是否能做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运营、连锁化管理及扩张,产品口味是否有其普遍性或是独创性。就连普通人,也能通过去店里吃几顿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尽职调查”。
而美国发达的食品工业体系,正好也为这些希望获得高增长空间的餐饮企业提供了支持。比如,从二战时期就逐渐成为成熟技术的速冻食品技术、半成品食物装配流水线,以及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所发扬光大的“特许经营”扩张模式,都极大地促进了餐饮业供应链的改善,推动了餐饮业尤其是快餐业的发展。除去星巴克之外,美国目前市值排名前五的餐饮企业,都来自于快餐市场。
不过,市值只有 90 亿美元的达美乐,还挤不进这个行列里。

即使是“价值投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天天用的东西也会更受欢迎

在达美乐、Chipotle 和星巴克等餐饮公司呈现出年年向好的成长曲线之前,投资者们虽然热衷于短炒餐饮股票,却都不太相信它们能一直维持良好的增长——按照巴菲特所信奉的“价值投资”法则,餐饮、包装食品这样的行业因为顾客的“叛逃”成本太低,理论上是很难建立起“护城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
在巴菲特本人钟爱的股票中,只有可口可乐一家与餐饮行业沾了点边。按照他的说法,可口可乐的魅力在于能够持续传达“快乐”理念的品牌,以及能够持续强化这一品牌的强大分销渠道和营销手段,这样的“护城河”才是他所认可的。
但“护城河”这件事,不仅关乎公司的品牌、渠道、技术壁垒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关乎你和这些品牌的关系——在巴菲特的投资列表中,从迪士尼、可口可乐,吉列(被收购后变成了宝洁)到美国航空、IBM,几乎都是会被普通消费者挂在嘴边、时时刻刻会转化为消费行为的公司。
能够持续满足越多人日常最基本需求的公司,越有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早年,这个思路的典型案例就是沃尔玛。沃尔玛用平价模式和高速扩张,与美国消费者共同创造出了 20 世纪后期的充足消费需求,使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急剧增加:1971 年至 2006 年,沃尔玛的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在 30% 以上,年利润增长率最高曾达 119%。1970 年,沃尔玛开始在纽交所进行场外交易,当年 IPO 时购入的 100 股股票,到 1992 年沃尔顿逝世时经历持续上涨和 11 次拆股后,价值会高达 260 万美元,增长超过 1500 倍。
而现在,大家提得更多的会是亚马逊。
在很多方面,亚马逊与沃尔玛挺像。比如通过逐渐扩充品类,在一个网站里满足书、音像制品、服装、日用品、玩具……等各种需求;又比如相似的赚钱方式:通过跟供应商谈判、压低商品成本;通过精准的推荐系统提高客单价、维持顾客的忠实度。
但到 2000 年之后,亚马逊就不仅仅是一个零售公司,而更多被认为是一个技术公司了。在 2006 年,他们比 Google、微软、甲骨文等一系列科技公司更早地提出了“云计算”概念,并用越来越多的大客户来证明,这个与电商没关系的新业务,也能成为支撑公司未来的下一个增长点。
2015 年第一次公布云计算业务收入时,杰夫·贝索斯说这是一项“正在快速增长的、价值 50 亿美元的生意”。但市场的空间比他预测的要更大:到了 2016 年,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收入就达到了 122.6 亿美元,两年内公司股价也几乎翻了一倍。
到了 2017 年,亚马逊依然因此被财经杂志《巴伦周刊》认为是 2017 年最值得购买的科技公司股票。按照其引述投行 Evercore ISI 的分析,亚马逊的用户和基础设施规模,能够让它考虑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更多、更广泛的表现形式——这就是这家公司所持续拥有的想象空间。
就像沃尔玛所代表的零售业一度取代了钢铁、能源、汽车等制造业股票一样,如今美股市场上的高市值主导者,变成了 Google、苹果、亚马逊和 Facebook 这些科技股。创业几年后尽快上市、甚至是依靠融资,都能让他们比几十年前的那些公司更快地成长到十亿、甚至是百亿美元的市值。
但最终,他们还是都没在成长性方面,跑赢那个 30 分钟内一定会送到你家的红蓝色外卖披萨盒。而如果是到 2000 年代才开始投资股票,选择当时上市不久的达美乐、星巴克、Chipotle 这些与你日常吃吃喝喝的基本需求相连的公司,又有什么错呢?它们所代表的,可能就是另一种入场门槛更低、时间更短、中期回报率也十分理想的“价值投资”机会。
制图:冯秀霞
题图来自达美乐官网YouTube 及 Pexels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年輕建築師的未來在哪裡?一個從業30多年的前輩說:是『限制與不確定性』




年轻建筑师的未来在哪儿?一个干了30多年的前辈说,是“限制与不确定性”


摘錄自 2017/4/6 好奇心日報

年轻建筑师的未来在哪儿?一个干了30多年的前辈说,是“限制与不确定性”
“我认为最好的建筑师是从限制中产生的。”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伊朗裔美国设计师和教育家 Nader Tehrani 这样定位建筑师的角色,并进一步解释道:“没有限制,就没有创新,智慧也是从这些限制中迸发出来的。”
这段回答,可以视作 Nader Tehrani 对自己在建筑行业从业 30 多年的一个总结,至于他是如何在种种限制中发挥创意的例证,则可以轻松地从他过往的设计中找到。
比如波士顿的这间 BANQ 餐厅,使用单一且简单的材料——木材,构筑出了一个从天花板一直延伸到地面的完整结构,大波浪状的线条在整个空间中流畅地延伸开,用水流般的动感将整座餐厅包裹在了同一种氛围之中。而这个用桦木胶合板制成的框架,在为空间营造出艺术效果的同时,还有极强的功能性,除了支撑起空间,还将排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照明及音响设备等基础设施都隐藏在了其中。
BANQ(来源:Archdaily,摄影/John Horner)
如果是设计一栋建筑,情况显然会比室内设计更为复杂。从建筑结构和室内设施的设计,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建造方法的考虑,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不得不与种种限制条件——有限的预算和场地、业主及建筑未来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法规等等——进行博弈。
如今,在全球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以及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建筑设计师开始逐渐失去依靠财大气粗的业主打造天马行空建筑的自由,在需要精打细算、节省开支的同时,还在逐渐承担起保护环境的新职责。
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应当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以及新时代的建筑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既是 Nader Tehrani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作为一名教育家一直在探讨的内容。
Nader Tehrani(来源:Cooper Union)
不过对于 Nader Tehrani 而言,在创立并运营建筑设计事务所 NADAAA,且先后在哈佛任教 8 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担任了 4 年系主任,如今又成为了库伯联盟学院(The Cooper Union)查宁建筑学院的院长后,探讨这一问题最有趣的方式,是将他的双重身份结合在一起,为建筑设计学院设计一栋建筑,并将其打造成一本实体的教科书。
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完成于 2014 年,这个由 Nader Tehrani 率领 NADAAA 与墨尔本当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John Wardle Architects 合作设计的项目,如今在他看来仍然是“最骄傲的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总共花费了 14 个月建成,比预计的时间提早了 4 个月,在行业内也获得了不少肯定:在 2015 Australian Interior Design Awards 中它被评为 The Award for Public Design,美国建筑师协会为其颁发了 Honor Award for Architecture,同时它还被 Green Building Council of Australia(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 评为了 6 Star Green Star Design(六星是评价体系中的最高等级)。
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外观(来源:Archdaily,摄影/John Horner)
建筑的外观十分特别,北面、东面和西面均用无数块热浸镀锌钢板覆盖,它们的排列并不规整,在有些位置特意向外突出,表面还布满了许多小孔。而在建筑的南面,设计师摘除了这些遮盖物,还加入了数十个密集分布的玻璃窗,在与人造草坪相接的建筑底部,还设计了一排向外倾斜的玻璃板,每一块玻璃板的倾斜角度均不相同,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曲线。
建筑南面外观(来源:Archdaily,摄影/John Horner)
建筑南面的玻璃板(来源:Archdaily,摄影/John Gollings)
Nader Tehrani 认为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从部分到整体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一理念在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的建筑外观处理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设计中,“部分”与“整体”,指代的不仅是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整体建筑之间的关系,也指建筑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甚至更大的全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只是去造一栋建筑,更应该去理解一栋建筑所身处的生态环境,它与整个景观、整座城市、整个区域、甚至整个地球等等更大的概念之间的关系。”Nader Tehrani 在采访中解释道。
这座位于墨尔本大学 Parkville 校区中部的校园建筑,与海湾 Port Phillip Bay 之间的距离大约 7 千米,为了使建筑更为经久耐用,所选用的材料需要有较强的、抵抗海风腐蚀的性能。防锈蚀性能极强的热浸镀锌钢板是理想的选择。而将这些钢板垂直排列,覆盖在混凝土结构之外,除了能起到装饰建筑外观的作用,还能遮挡直射的阳光,并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而为了不影响通风,在钢板表面钻满小孔成了一个解决方法。
建筑的南面之所以进行“裸露”处理,是因为这个方位在地处南回归线以南的墨尔本是背阳面,没有阳光直射,温度相对较低、光线也相对较弱。大面积使用通透性较好的玻璃,能够改善室内采光,与建筑其他立面使用热浸镀锌钢板进行遮阳、隔热一样,能节省对能源的消耗。
位于地下的阅览室(来源:Archdaily,摄影/John Horner)
室内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节能的特性。地下一层阅览室的采光,得益于建筑南面底部一排玻璃板的设计,自然光的补充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而地面以上的五层空间,则采取了天井式的设计,因而与大多数教学楼所采取的、将教室等功能区分设在狭长走廊两侧的设计不同,展览区、自习区、教室和办公室等设施环绕着天井分布在四周。自然光可以透过建筑顶部的玻璃板,顺着方格天花板的胶合板沿壁倾斜的方向,柔和地照进室内。
而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在天井的中部,设计师加入了一处与天花板相接却悬在地面之上的塔状结构,在其内部设置了三间工作坊。覆盖在这一结构外部的胶合板表面,布满了小孔,距离地面越近,分布得越为紧密,而在这一结构的底部则分布了数十块垂直排列的木板;这一系列设计,是为了吸收空旷空间中的噪音,解决因天井的设置而产生的回音问题。
除了充分利用自然光,从屋顶采集的雨水也没被浪费,它们能被输送到位于地下室的一个容量为 75 万升的储水装置中,之后再从那里输送到建筑内部的洗手间,以及建筑之外的草坪和花园的灌溉系统中。
在整个空间中,设计团队还安装了许多感应器,可以系统地检测空间中的能源使用、碳排放量、湿度、气温、空气质量等,搜集的数据会显示在置于建筑底层的一块大显示屏上。
而为了满足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的教学需求,建筑内部的许多结构都未做粉饰,直接裸露在空气中,方便学生们了解建筑的结构。在建造的过程中,整座建筑的施工现场则直接变为了教学现场,还举办了一系列导览活动,让学生们了解这栋建筑是如何建成的。
除了充分考虑了 Nader Tehrani 所提的“部分到整体”的关系、使整座建筑实现节能环保且具备设计感之外,建筑的建造过程也很高效。“我们当时意识到,如果考虑得聪明且周密些,整座建筑 80% 的部分是可以在工地之外完成的。”Nader Tehrani 回忆道。
热浸镀锌钢板、混凝土结构、玻璃板、胶合板等部分,都是预先在工厂中生产,后用卡车运送到施工现场再进行装配的。这种预制造楼的方式,在我们之前曾做过介绍的纽约 Carmel Place 公寓中也得到过运用;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时间,降低天气变化等因素对建造过程的影响,使工厂的预制件制作与工地现场的楼房搭建同时展开,也能更好地估计所需材料的数量,减少资源浪费。“这是这个项目之所以能提前完成并低于预算的原因。”Nader Tehrani 在采访中说。
而对于这座位于校园中心区域的建筑,这种特殊的建造方式,还能减少建材在施工现场的堆放,将建筑施工对校园正常活动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这种在 Nader Tehrani 看来是“将流水线生产运用在建筑建造中”的方法,在过去的建筑设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仅关乎技术的发展水平,还关乎建筑师在一栋建筑背后的思考力,Nader Tehrani 认为,设计一栋建筑重要的不一定是它最后的样子,“而是它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
就像预制房技术的运用一样,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行业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GPS 和 GIS 等技术被运用到了城市规划中,设计一座城市,不再是传统地划定街道与不同的功能地块,而是与时下流行的大数据相关联。而具体到一栋栋建筑的设计中,计算机技术不仅影响了绘图、建模的过程,还改变了环境与人的关系,智能系统的出现,使人们与周围的环境的互动有了可能。
在 Nader Tehrani 看来,这一切给了年轻建筑师许多机会,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快地获取信息,也能在前人打造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创新。获取和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对于年轻建筑师而言已不是什么难事;与之相比更为紧要的事,反而是正确理解自己的职业。
他说:“最最基础的部分,是你不能去做有害世界的事情,此外,你还得有抱负去推动这个世界的进步。”同时,他认为:“建筑师是与社会契约相连的,我们不仅是在建造一座建筑,我们也是在搭建与观众们的联系,这里的观众不仅仅是人类,也指我们周围更大的生态环境。”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等生态建筑的诞生,实质上是这些思想基础与具体的知识、技术结合的产物。
而在如今互联网将世界联系得更为紧密的大环境下,在不同的文化与学科背景下进行交流,在他看来,也是建筑师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在 Cooper Union,Nader Tehrani 尝试更好地建立建筑设计与工程、艺术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我的一个目标就是能让 Cooper Union 成为一个中介,让不同的角色都能更好地扮演自己。”
“建筑学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方式”,Nader Tehrani 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在未来也不一定局限于建筑设计,如今就有不少建筑师利用所学前往硅谷从事开发软件,或者转型成为了出色的工程师。
“以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是不知道的。”他说,“我觉得最好的建筑教育,不只是训练你习得专业技能,而应该是让你准备好拥抱不确定性,以及学习如何让你自己去适应不同的环境与倾听不同的文化。这样你才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不知道自己会去做怎样的设计,但是你不会害怕去做研究和去探索。”
题图及文内图(如无注明)均来自 Archdaily,摄影/Peter Bennetts, John Horner, John Goll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