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芒格回归!揭秘股神巴菲特背后的超级智囊

 收藏文章來自 2021/4/30 富途牛牛 文章

其实,芒格的人生之路完全可以说是典型的美国梦的现实版——一位青年人努力工作,诚信做生意,最终成为了亿万富翁,并且在一位富有奉献精神的贤妻帮助下,生育和养大了八个子女。


图片

一年一度的投资盛事巴菲特股东大会即将召开。在去年缺席之后,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芒格(Charlie Munger)将回归大会。

对于巴菲特的成长故事和发家史,许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他背后的高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导师角色的芒格,虽然其各种投资方面的名言警句也被广泛引用,但是这个人的故事,就并非多数人所了解的了。

其实,芒格的人生之路完全可以说是典型的美国梦的现实版——一位青年人努力工作,诚信做生意,最终成为了亿万富翁,并且在一位富有奉献精神的贤妻帮助下,生育和养大了八个子女。那么,这一切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早年生涯

1924年1月1日,芒格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巴菲特六年后也将于同一个城市诞生。他的母亲托迪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培养了芒格求知若渴、读书学习不辍的好习惯。父亲艾尔是一位成功的律师,在专业方面也算是子承父业——祖父本是穷人,但是自学成才,最终摆脱了底层身份,成为了一名联邦法官。


在这样的家庭当中长大,小芒格很自然地就继承了努力工作和富有自律精神的家风。虽然芒格小时候曾经在巴菲特祖父的杂货店Buffett & Son打过零工,但是那时他与小自己六岁的巴菲特并没有产生任何交集,他们的人生开始发生关系,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1941年,芒格离开了奥马哈,去密歇根大学读书,1943年,他暂时中断了学业,加入美国空军。军方将他送往加州理工学院,培养成一名气象员,随后派往阿拉斯加服役。虽然从未真正经历过战斗,但是这次受训和服役的经历还是在许多其他方面深刻影响了芒格之后的人生——在此期间,他结识并迎娶了自己姐妹的斯克利普斯学院室友南希(Nancy Huggins)。


这对年轻的夫妇搬去了波士顿,芒格在那里进入了父亲母校哈佛法学院的校门。虽然他并没有大学学历,但还是获得了极优等的拉丁文学位荣誉。1949年,芒格和南希带着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又搬去了加州,他在那里加入了Wright & Garrett律师事务所。1953年,芒格和南希离婚了,孩子们跟着母亲生活,但仍然与父亲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大约也是在同时,芒格开始第一次投资,他买进了自己一位法律委托人的一家处于困境的变压器公司的部分股权。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芒格又遭遇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九岁的儿子泰迪1955年死于白血病。


致富之路

1956年,查理迎娶了另外一位南希,南希·博斯维克(Nancy Borthwick),同时也接纳了妻子前一段婚姻留下的两个孩子。他们很快又自己生育了四个孩子。虽然孩子们小时候,芒格多数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但是家庭在他的心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芒格的父亲1959年故去了,他必须暂时回到奥马哈去照顾自己的家人。正是在那时,芒格通过共同的朋友结识了巴菲特。芒格回忆说,巴菲特第一面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一见如故。


后来,芒格回到加州之后,仍然经常会和巴菲特互通电话,一次长谈可以达到几个小时,他们讨论的话题当然主要就是关于投资的各种可能性。


渐渐地,芒格取代了价值型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成为了巴菲特新的商业伙伴和投资顾问。


1961年,芒格和一位法律委托人结成了房地产投资合伙,建立了自己拥有的公寓,他的品牌很快在南加州成为了时尚。1962年,芒格又建立了新的律师事务所Munger, Tolles,将原来事务所一些最优秀的人才招揽在身边。这一年,他和委托人惠勒(Jack Wheeler)结成了投资合伙Wheeler,Munger & Co.。


1967年,在卖出自己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时,芒格大赚了一笔,并继续和其他合伙人一起持续投资类似的项目。成功让芒格进一步醉心于建筑学的世界当中,也让他进一步磨砺了自己发现房地产发展趋势、以及在销售自己项目时引入各种新理念的能力。


芒格的众多生意伙伴后来也都获得了重大的成功。Munger, Tolles的创始合伙人希尔斯(Rod Hills)当上了证监会的主席。希尔的妻子卡拉(Carla Anderson Hills)先后成为了福特和老布什政府的内阁成员。


此外,里克豪瑟(Chuck Rickershauser)、奥尔森(Ron Olson)和邓汉姆(Robert Denham)都成为了顶级的大律师。


当然,芒格早年的委托人当中也包括巴菲特和他的一系列企业,后者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虽然芒格1965年正式退出了律师界,但是已经在行业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本质上来说,Wheeler, Munger & Co.和Buffett Partnership一样,都属于对冲基金,两者在投资的企业和证券上经常发生重合。


事实上,芒格会建立自己的合伙,很大程度上也是巴菲特力劝的结果。盖林(Rick Guerin)是在芒格影响下开始投身于投资生涯的,而且经常和他有生意往来。马歇尔后来取代了惠勒,成为了芒格的合伙人。


哪怕遭遇了1973年到1974年股市的重大低迷行情,从1962年到1975年间,Wheeler, Munger的年平均回报率依然达到了24.3%之高,让道指同期的6.4%在相比之下黯然失色。


成就巨头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芒格、盖林和巴菲特逐渐收购了Blue Chip Stamps的控股股份。这家小公司是做帮助零售商家发行优惠券的生意。消费者收集这些优惠券,然后到门店用于消费。


三位投资者看上的,是这家公司的浮存账户——即那些已经发行的优惠券和已经使用的优惠券之间的差额资金。利用这个资本池子,三位控股投资者又收购了几家其他公司。


• Wesco Financial——Blue Chip最初只是购入了该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但是到了1974年,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80%。


这笔交易还惹上了官非,证监会起诉Blue Chip,指控后者操纵Wesco的股价,来阻止其他的收购者。诉讼最终达成了和解,伯克希尔复杂的控股权得到了梳理,Blue Chip变成了一家全资子公司。芒格成为了伯克希尔的副董事长,这是他在公司的第一个正式职务。


• 喜诗糖果——芒格和巴菲特1972年斥资2500万美元收购了喜诗,这个价格着实不低,三倍于公司当时的资产精致。


最初,巴菲特是不愿意接受超过资产净值的价格的,因为他一直学习和信奉的就是价值型投资理念,后者的要义就是寻找和投资那些价格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来投资。


不过,芒格帮助巴菲特认识到了喜诗的生意有多棒,让他最终改弦更张。新的经理人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竞争优势,交出了不愧于收购价格的优秀表现。


•《布法罗晚间新闻报》——1977年,Blue Chip收购了布法罗的这份报纸。


当一家竞争对手对该报提起反垄断诉讼时,芒格捡起了自己的法律本领。1982年,竞争对手最终倒闭,但是即便没有竞争,报纸行业在经济衰退期间表现也很是挣扎。不过,芒格本人对报纸的偏爱促使他坚持了下去,现在,该报已经成为美国最赚钱的报纸之一。


在1977年,芒格又遭遇了人生的困难时期:母亲去世,而他自己又因为一次失败的白内障手术而失去了一只眼睛。


不过,芒格没有就此消沉。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伯克希尔非常迅速地收购了一系列企业。在从喜诗糖果身上体会到一些企业确实值得溢价之后,芒格和巴菲特的视野大幅度拓宽了。


他们这段时间的投资对象包括GEICO、Nebraska Furniture Mart、、Boersheim’s 、美国广播公司、吉列、美国航空、SAFECO Corporation、Champion International和可口可乐等。


20世纪90年代,伯克希尔已经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使得他们能够以更有利的条件去完成更多交易。220亿美元救援通用再保险的交易使得伯克希尔成为了美国资本净值最高的企业,大幅度巩固了他们保险巨头的地位。而伯克希尔支付给管理层和董事的薪酬都比较低,只是略高于最低标准而已。


伯克希尔公司的管理哲学并不涉及任何复杂和神秘的成长公式。相反地,都是基于一些最简单的理念——发现价值、对交易了解、务求细致、直面麻烦。而随着时间推进,公司和管理层逐渐在世界各地拥有了为数众多的追随者。


诚信做事

芒格的商业道德和信誉从两个例子当中可以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一是20世纪80年代与整个储蓄和贷款行业为敌,一是1991年在所罗门兄弟公司转折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作为Wesco Financial的董事长,芒格准确预测到了80年代晚期的储蓄和贷款危机。

早在1983年,他就警告说,美国政府撤销对储蓄和贷款行业放款权的管制,必然导致不可持续的贷款行为大增。在这种情况下,Wesco逐步退出了储蓄和贷款生意,将自己重塑为一家控股公司。芒格还投资了所罗门兄弟和房地美。之后,在整个储蓄和贷款行业开始崩塌、联邦政府被迫出手救援时,Wesco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


当时,储蓄和贷款行业组织U.S. League of Savings Institutions在大举游说时,芒格经常会被他们树为靶子。芒格指出,游说者一心想要继续保持不可靠的监管机制,拒绝对行业的问题负责,这会让纳税人、投资者,以及公众对储蓄机构的信心受到重大打击。


在他带领下,Wesco于1989年退出了这一行业组织,并于1992年正式放弃了公司的储蓄和贷款特许状,同时呼吁政府出面对行业进行全面改革。最终,这一行业机构土崩瓦解了,证实了芒格的先见之明。


1991年8月,同时列名董事会的芒格和巴菲特发现,所罗门兄弟的一名交易商对美国国债进行了违法报价。更要命的是,公司当时的高管梅里维瑟(John Meriwether)和冈弗伦德(John Gutfreund)早已明知这件事情的发生,却对董事会隐瞒真相长达四个月。


芒格迫使该公司公布了真相,两位知情不报的高管也被辞去了职务。面对巨大的法律麻烦,他请来了最顶级的律师团队,其中就包括他的老伙伴邓汉姆和奥尔森。


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芒格极力挽救,虽然所罗门兄弟遭到了重创,但是公司活下来了。公司被处以2.9亿美元罚款,但是没有人被提起刑事诉讼。邓汉姆成为了新任首席执行官,最终他们在1997年将公司作价90亿美元出售给了Travelers Group。


在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值得补充进来。一群对芒格的做法感到不快的员工离开了所罗门兄弟,建立了一只叫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对冲基金。由于存在问题的房地产投资,以及滥用杠杆,这一基金一度濒临倒闭,使得整个美国经济遭受重大的风险。


说到做到

芒格相信,金融支持可以推动社会变革。虽然芒格自己是一个共和党派,立场偏向保守,但是他却坚定地支持妇女堕胎权,并勇敢地面对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他最初卷入这一运动是在1969年。当时他成功地说服了Munger,Tolles站出来捍卫贝鲁斯(Leon Belous)医生,后者因为就为一位女性提供堕胎建议而被裁定有罪。他说服了众多大律师,向法庭递交了一份「法庭之友」陈述,最终伴随加州反堕胎法规的废除,贝鲁斯被宣告无罪。


正是有了这一案件做为基础,在三年后的「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中,联邦最高法院才做出了承认妇女堕胎权的判决。后来,芒格还担任了一家洛杉矶计划生育组织的受托人和首席财务官,他的观点始终保持不变。


对于医疗卫生问题,芒格也很关心。一位朋友邀请他加入非营利医院Good Samaritan Hospital的董事会,芒格欣然同意,并很快就成为了董事长。对于医院管理当中的短视和管理不当等问题,他就像对贪腐一样,都是零容忍,一旦发现绝不罢休。


虽然芒格的铁腕下,一些医生离开了,但是他很快就招募到了更多医生。Good Samaritan Hospital很快就成为了一家在业界备受推崇的医院,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8年的一次调查评比当中名列全美第一。转型之路是漫长而困难的,但是芒格相信,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早在1970年之前,芒格就已经是一位百万富翁了,但是他自己几乎从不留下多余的钱,而是将每一笔交易的回报都投入了再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伯克希尔重组之后,芒格持有公司2%的股份,他为这些股票付出的价格是每股大约40美元,而现在,每股的价格已经超过了40万美元。


虽然芒格在美国各地拥有多幢住宅,但是他总是将自己的支出控制在最小限度,而且也从不要求公司支付其高额薪水,因为他觉得这会给股东造成负担。世人完全可以说,芒格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最老派的方式,即实实在在地靠自己的努力赚来的。

馬世芳:誰能聽懂40年前的魯蛇把妹名曲?

 收藏文章來自財訊 2021/4/25 文章





因為應邀講演「台灣威權時代禁歌史」,重新發現了一首埋在記憶深處的歌。一眨眼,將近40年了。

那時候我還是小學生,我天天坐校車上下學。開娃娃車的孫伯伯(他有個注定當司機的名字「孫繁運」)是山東老兵,開車戴一副露指手套,每接到一位小朋友就會用大嗓門兒唱名。他見到我,都會極精神地用山東腔唱歌也似地喊:「馬世芳,四四方方的馬!」然後呵呵大笑。

高子洋填詞譜曲 換來判刑管訓

孫伯伯很愛聽歌,口味兼容並蓄:不只鄧麗君、姚蘇蓉、青山、謝雷,也聽鳳飛飛、劉文正、歐陽菲菲、崔苔菁。我們一車小朋友就這麼聽著孫伯伯的錄音帶,度過6年時光。偶爾他的車上會放些在廣播電台和電視台都不會聽到的歌,比方有首旋律很怪的歌唱著我們都聽不懂的「那魯灣啊依呀西呀那嘛仙」,還有一天聽到這樣的歌:

你可以戲弄我,也可以呀不理我

就算你不再愛我,見面也該說哈囉

你也可以欺騙我,也可以呀利用我

就算你不再愛我,見面也該說哈囉

後來好一陣子我們幾個小朋友沒事都會唱一句「見面也該說哈囉」,然後笑成一團。這首歌「碰答答、碰答答」的節奏,很有山地歌的感覺,聽過就忘不掉。但我得到很多很多年之後,才知道它的原唱和原作者,以及背後辛酸曲折的故事。

這首歌叫〈可憐的落魄人〉,詞曲作者是卑南族人高子洋。這首歌在部落傳唱很廣,同是卑南族人的歌手陳明仁,原本在台北西餐廳駐唱,回鄉聽到年輕人都在唱這首歌,便把它加進自己在台北駐唱的曲目。1981年他在自己的專輯收錄這首歌,一炮而紅,據當時媒體報導,錄音帶賣了超過70萬卷。若把夜市盜版加進去,總銷量絕對超過百萬。我小時候聽到的,就是陳明仁的原唱。

根據當年洋洋灑灑的「歌曲查禁標準」,這首歌一口氣觸犯了「詞意頹喪」、「意境晦淫」、「曲調狂盪」、「文詞粗鄙」的禁令,當然沒通過新聞局廣電處審查,不許在媒體播放演唱,只能地下流傳─那年頭,流行歌的「地上」和「地下」,場景往往大不相同。不能在廣播、電視、電影播放的歌,自會在民間找到遍地開花的一片天地。1980年代好幾首銷量百萬的經典名曲,像沈文程〈心事誰人知〉、陳小雲〈舞女〉,都上了禁播榜,卻也早已成為台灣人集體意識的一部分,歌詞甚至屢被政商界頭臉人物引以自譬。所謂禁播令,搞不好反而助長了它們地下傳唱的聲勢。

早在1973年,高子洋當兵時邀集親友成立「愛心互助會」,每人每月捐100元,幫助有需要的族人。他在自助會章程收錄了3首歌,包括傳唱極廣的〈我們都是一家人〉:「你的家鄉在那魯灣,我的家鄉在那魯灣,從前的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沒想到這首歌害他被有關當局懷疑「違反禁令組織集會結社」,警總把他押到祕密地點關押審訊幾十天,最後雖然無罪開釋,卻成了遭監視的「列管分子」。退伍後,他又因這條「前科」被管區警察羅織罪名變成「地方首惡」,判了2年10個月徒刑,從岩灣監獄輾轉送去蘭嶼勞動管訓。等他刑滿回家,才知道老母病逝、弟弟失學、女友遠嫁─這一切,只因為他辦了互助會,寫了幾首歌。


戲謔歪歌的背後 藏著原民悲哀

〈我們都是一家人〉在部落傳唱開來,又被大學生帶到了「救國團」活動,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團康歌曲,沒有人知道原作者在蘭嶼的烈日戴著腳鐐做苦工,並因為這首歌落得家破人亡。高子洋出獄後繼續寫歌,很多都由陳明仁錄製唱片,那些混合日語、台語、族語的歌,常常唱到都市原住民流浪思鄉的故事,幾乎都被廣電處貼上「頹廢、消極、低俗」的標籤,一律禁播。

高子洋持續創作,累積寫了300多首歌。他早年的作品屢被盜用、轉賣,也無力興訟爭取版稅,到了「後解嚴」時代,他索性自己錄CD,自產自銷,出了幾張DIY專輯,知音有限。直到現在,唱過他的歌的人很多,知道他名字的人卻依舊寥寥。

〈可憐落魄人〉的原唱陳明仁,後來投身原住民運動,和陳主惠、雲力思、莫那能等原運先驅一起成立「飛魚雲豹音樂工團」,錄製了許多厲害作品。普通聽眾更熟悉的,則或許是他和泰雅族歌手吳廷宏等人合組,曾經拿下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的「北原山貓」。

過去這些年,陳明仁無數次演唱〈可憐的落魄人〉,有人問他為什麼年輕時候會唱這麼「流氣」的歌?他正色道:我再唱一次,請大家仔細聽,在心裡把歌詞的「你」換成「政府」,「我」換成「原住民」試試看:

每一次我見到了你,你總是斜眼看看我呀瞪一眼

到底我是個落魄的人,請你可憐呀心上人

喔伊喲,呼伊呀⋯

唱罷,全場愀然。一首乍看無厘頭的歪歌,竟然當場變成了悲傷的抗議歌曲。



每天喝5罐可乐、高二成了“小地主”,这些巴菲特的事你都知道吗?

 






收藏文章來自 2021/5/2 富途牛牛

来源:腾讯美股

巴菲特虽然已经耄耋之年,但是依然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睿智,这让许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的饮食习惯在健康专家看来实在是太糟糕了。他酷爱樱桃味可口可乐,每天都要至少喝五罐350毫升装的这种碳酸饮料。还有,他喜欢吃冰淇淋,大量摄入食盐——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巴菲特用餐时,一手拿一个盐罐子洒盐。


作为史上最优秀,也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资表现、投资策略、股东信等等一直是外间密切关注的焦点,每当经济和市场出现重大变故,人们首先想到的也是听听巴菲特的看法。


拥有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当然是巨大的成功,但是实际上,巴菲特真正看重的却不是这些。他曾经在一次演讲当中表示:「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岁数,你们就会明白,要判断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真正的标准是,那些你希望他们爱你的人当中,到底有多少爱你……我知道有很多人都腰缠万贯,获得大家的推崇,还有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医院。可是,事实就是,世界上并没有人真正爱他们。如果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却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那么不管你账户里有多少钱,你的人生都是一场灾难。」


巴菲特对人生的看法可谓透彻,而拥有这样深邃思考的人的人生,显然不是那些财经术语和数字可以概括的,以下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有趣细节,也许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看清巴菲特。


从小就坚信会成为富翁

「我早就知道我自己会变得很有钱。」巴菲特某次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我从来就不曾怀疑过这一点。」 巴菲特自信爆棚到怎样的程度呢?高中毕业就不想上大学,而想直接创业了,但是父亲阻止了他。


十一岁开始投资股票

理财专家总是建议人们尽可能早地开始投资,因为投资收益可以用于再投资,滚雪球一样产生复利效应,所以当然是越早开始越好。比如巴菲特,他对投资的兴趣开始于一次纽约之旅,在那里他有幸接触到了一位纽约证交所的工作人员。结果是,十一岁的巴菲特就开始用自己送报纸赚到的钱购买股票了。


中学时收入比老师高

在十几岁的时候,巴菲特就能够靠着给《华盛顿邮报》当报童每月赚到175美元。虽然这听起来不多,但是要知道现在的美元购买力和几十年前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事实就是,当时的小巴菲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成年人,包括他的中学老师。据估计,他在那段时间里总计投递了超过50万份报纸。


青春期的问题少年

在叛逆期,巴菲特做了许多今天尊重他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事情。他偷窃当地百货商店的运动器材,操行评分很差,甚至曾经有离家出走的经历。直到父亲警告说,如果他再胡闹就会丢掉自己送报纸的工作,巴菲特才渐渐开始收敛。


高二就成了「小地主」

巴菲特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在奥马哈埋下了四十英亩的农场。初三的时候,他又买了一部二手弹球机,放在当地的一家理发店门外,几个月后,这笔生意就扩充到三部机器。一年之内,巴菲特卖掉了这笔生意,获利1200美元。


被哈佛拒之门外

和大多数人一样,巴菲特也不时会遭遇到一些挫折。比如,他曾经计划进入哈佛商学院学习,而且自己深信给面试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最终结果是,他吃了结结实实的闭门羹。后来,巴菲特走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门,后者不需要面试。


为撩妹学会弹琴

十八岁那年,巴菲特一度爱上了一位奥马哈女孩,而后者当时已经心有所属,于是巴菲特决定展现一些女孩男友没有的才能,最终他选择了学习尤克里里。巴菲特学会了弹奏尤克里里,但是这并没有能够让女孩投入他的怀抱,好在这乐器倒是伴随他一直走到了今天。


差点被导师拒绝

毕业后,巴菲特想要为著名投资人、《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作者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工作。可是最初,格雷厄姆却不想雇用他,因为想找一位犹太人来为自己工作——格雷厄姆自己是犹太人,而当时华尔街又对犹太人不大友好,他想尽可能将自己公司的工作机会留给相同的族裔。好在,巴菲特没有心灰意冷,而是不断向格雷厄姆介绍自己的各种想法,后者终于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让他得以在投资世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曾经害怕当众讲话

年轻时代的巴菲特对于在公共场所讲话怀抱着深深的恐惧,说起来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障碍。为了解决问题,他决定花超过100美元去上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课程,学习演讲。巴菲特事后表示,这笔学费绝对是一笔很棒的投资,因为这些演讲技巧不但帮助他提升了自己的职业表现,还帮助他追到了自己的太太。


被未来的岳父预言破产

1951年,在追求自己未来的太太时,女方父亲表示要和他「谈谈」,结果未来的岳父一度对巴菲特的人生规划并不信服,甚至明确说巴菲特将会破产,还说自己的女儿跟着他会「饿死」。


蜜月中的重大发现

虽然巴菲特从小就坚信自己拥有经商和投资的才能,但是蜜月旅行当中的一段经历还是对他进一步增强自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当时,巴菲特夫妇也光顾了一些赌场,他在那里发现有许多衣着光鲜,看上去很是聪明和成功的人们都在如痴如醉地玩着那些成功概率很低的游戏。这时候,巴菲特觉得,他确实可以做出比这些人更明智的金融决定,获得更好的表现。


亿万富翁「吝啬鬼」

巴菲特的节俭是出了名的。比如,他奥马哈的房子是1956年花3.15万美元购买的,只有五个卧室,根本不是人们想象中豪宅的样子。最有趣的是,甚至那些他们家街对面的房子倒更「豪气」,因为能够看到巴菲特的家已经成了那些房子的卖点,其价格都要超过200万美元。


99%财富来自五十岁后

目前,巴菲特的净财富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而当他度过自己五十岁生日的时候,据估算,其身家只有3亿美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巴菲特超过99%的财富都是来自于五十岁之后。


10万美元年薪拿了四十年

巴菲特2020年的年薪是10万美元,而且这样的年薪已经是四十年如一日。即便将所有的奖金福利都计算在一起,总薪酬也不过只有38万美元出头,和前几年相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位潜在接班人,分管保险和非保险业务的贾因(Ajit Jain)和阿贝尔(Greg Abel)过去三年都是每年1600万年薪,还各自拿到了约700万奖金。其他知名企业高管的收入也都比巴菲特不知高出多少,比如摩根大通的戴蒙(Jamie Dimon),2020年年薪150万美元,总薪酬3150万美元,而苹果的库克(Tim Cook)2020财年年薪300万美元,总薪酬1480万美元。


捐赠超过410亿美元

做慈善的亿万富翁不少,但是真正在捐赠力度上能够与他相比的,其实少之又少。据估计,巴菲特在漫长的职业生涯当中已经累计捐出了约410亿美元财富,相当于他现在净身家的近一半。他还与盖茨(Bill Gates)一起在2010年发起了「捐赠誓言」。


最自豪的事与投资无关

其实在巴菲特眼中,投资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并不是他人生最大的自豪。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应该说,自己人生最大的满足感是来自看着自己的三个孩子长大,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所在。」现在,巴菲特的两子一女也有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后者和盖茨夫妇的基金会一样,也是巴菲特捐赠的重要目标。


每周带十几个孩子去DQ

著名的DQ冰淇淋其实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子公司。巴菲特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带着十几个孩子——自己孙辈和他们的朋友们去享用冰淇淋。除了享受天伦之乐外,巴菲特的冰淇淋之旅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他发现这些孩子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己的iPhones,这也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产品,也许投资苹果的种子就是这时埋下的。


「落伍」的办公方式

直到现在,巴菲特的办公方式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比如,他的办公室里最「先进」的设备,只是一部固定电话,这也就意味着他查资料的方法往往并不是上网,而是从自己的书架上拿起百科全书。事实上,直到2020年,巴菲特才将自己的翻盖手机换成了苹果的产品。巴菲特还曾经坦率地承认,他这辈子只发过一封电子邮件,是给微软的一位高管的。


办公室墙上的警示

巴菲特办公室有一张特殊的墙面,贴满了《纽约时报》头版的复制品,这些头版报道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关于经济危机的,比如1907年大恐慌和后来的大萧条等。巴菲特解释道:「我将这些华尔街极端恐慌日子的记录放在眼前,就是为了要提醒自己,世界上什么都可能发生。」


每周打桥牌十二小时

其实,这种疏远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看似不便,却带给了巴菲特不少好处。比如,他可以获得更多的空闲时间,每周能够投入十二小时与朋友们一起打桥牌。他的牌友当中最著名者之一就是微软创始人盖茨,而两人在慈善事业上也是志同道合。最有趣的是,上网打桥牌也是巴菲特与现代科技为数不多的交集之一。


百分之八十时间在阅读

巴菲特曾经说过,自己大约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投入了阅读。这对于他这种投资人而言,其实倒不算是特别出奇的事情,毕竟他必须从质和量的角度充分了解某一事物,能够描摹出其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的轮廓,才能够对相应的投资建立信心。众所周知,巴菲特的信条之一就是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这也是他在之前很长时间内曾经一直规避科技类股的原因。


饮食超级不健康

巴菲特虽然已经耄耋之年,但是依然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睿智,这让许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的饮食习惯在健康专家看来实在是太糟糕了。他酷爱樱桃味可口可乐,每天都要至少喝五罐350毫升装的这种碳酸饮料。还有,他喜欢吃冰淇淋,大量摄入食盐——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巴菲特用餐时,一手拿一个盐罐子洒盐。


热心的体育迷

巴菲特从2014年开始就设立了一笔巨额悬赏。在美国大学篮球NCAA每年的「疯狂3月」期间,如果有人能够准确猜中全部十六强名单,这个人就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每年得到100万美元。迄今为止,都没有人能够赢得这一人生大奖,好在每年最接近的猜中者也可以得到10万美元奖金。2016年尤其有趣,两位员工打成平手,每人领到了5万美元。巴菲特对家乡内布拉斯加州橄榄球队的支持也是非常有名的,他2009年获得了该队荣誉助理教练的称号,并因此得以在场地边上观看了一场比赛。


看不上黄金比特币

巴菲特一直强调,只有生产性的资产才有真正的投资价值,因此他一直坚信黄金是没有价值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一年前投资了黄金矿业公司巴里克黄金。此外,对于新兴的比特币,巴菲特也是嗤之以鼻,甚至揶揄比特币是有毒的「老鼠药」。


在浴缸里做出投资决定

众所周知,美国银行是巴菲特的金融重仓股,或许也称得上是他唯一看好的银行股票。有趣的是,2011年伯克希尔投资50亿美元建仓该股的决定,竟然是巴菲特某个周三的早上泡澡时头脑风暴的产物。


饭桌上吃来的投资助手

正常情况下,巴菲特每年都会拍卖午餐,将所得捐给慈善事业,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一位对冲基金经理曾经先后两度拍到这个机会,总计花了525万美元和巴菲特吃饭。有趣的是,2011年9月,巴菲特宣布,这位经理人将会很快入职伯克希尔哈撒韦,他就是巴菲特目前两大投资助手之一的韦施勒(Ted Weschler)。

维权事件——特斯拉TESLA 的“局中局”

 








收藏文章來自 2021/5/1 富途牛牛

1、“火星总督”不在乎

因为特斯拉“维权”事件,中国新能源汽车圈如今一地鸡毛。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更多料被扒了出来,另一些车企被卷了进来。


最开始,人们怀疑华为参与了“维权”事件。先是在4月16日,在上海车展上,华为放出了与北汽极狐阿尔法S合作的HI版车辆,其自动驾驶演示视频,被许多人看做“碾压”特斯拉。紧接着,同样是在上海车展上,4月19日“维权”事件爆发,网友开始狂喷特斯拉。


后来,蔚来也卷了进来。人们扒出网名为“七姐”的蔚来车主,称她就是车顶女主角。另一些人则翻到了女主角社交媒体,发现维权之前,她曾乘坐蔚来车辆前往车展现场,并且其参展凭证来自蔚来供应商之一伟巴斯特。


瓜越滚越大,一时间猜疑四起。至于事件有没有幕后黑手,在拿出实锤之前谁也说不清楚,能看见的只有各大车企头顶上,满天的锅在飞来飞去。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鲨鱼”的存在,势必在池塘当中造成生存焦虑。


特斯拉之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拓荒者。但谁也不能保证特斯拉不会从“鲶鱼”变成“鲨鱼”。


大小眼睛都在盯着,哪怕一点破绽、一次公关失误,都有可能成为行业老大的小辫子。至于打垮了行业老大之后,谁能够继续做“鲶鱼”,推着整个产业技术进步,谁能继续教育消费者——兵荒马乱之中,who cares?


而如果说特斯拉处在风暴中心,那么“特斯拉电音之王兼CEO、火星最高统治者(Imperator of Mars,来自马斯克社交媒体上的自我介绍,Imperator是凯撒称帝前的头衔)”埃隆·马斯克,更是中心的中心。


不过身处太平洋彼岸的马斯克,似乎更不care大战结果。


从4月23~28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连续转载了十多个关于火星、宇航的帖子,前言不搭后语地发了许多自己的感想,仿佛运筹帷幄的山中道人,对尘世纷扰、结局成败早已成竹在胸。


2、马斯克的星辰大海

马斯克这个站在科技之巅的男人,被称作现实版“钢铁侠”。

他早在20年前就立下了梦想:互联网、太空探索、人工智能、人类遗传和神经学。

我们都知道,马斯克的火星探索不仅是他个人梦想,也意味着人类在太空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方面将迈出“一大步”。马斯克一直为火星探索努力,此外,成立的SpaceX发射多颗卫星,而且还推出星链计划,借助卫星来布局太空互联网,为偏远地区的农村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备受关注,因为太空互联网一旦布局完成,那么不仅意味着美国将在这一领域抢占优势,而且也很有可能让5G技术受到挑战。

在造车上,马斯克野心也一脉相承。


特斯拉似乎很早意识到,只要技术到位,智能驾驶就可以具有无限商业前景。而在具体技术路径的选择上,透露着特斯拉的野心。从很久以前,马斯克就否决了激光雷达方案,转而选择“视觉为主+毫米波雷达为辅+AI算法兜底”的技术路线。目前,特斯拉是极少数选择这条路线的车企之一。


最显而易见的一层原因,在于激光雷达在欧美市场价格昂贵,且需要向外不断发射激光线束以主动感知环境变化,能耗感人;而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可以有效节约成本、提升设备续航。

更重要的是,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在感知能力上尽管存在缺陷,但可以通过AI算法来弥补。这种方案的逻辑,与人脑一模一样,即通过眼睛接收可见光,将信号传输给大脑,经由大脑计算处理后,人就可以作出相应行动决策。


AI技术路线一旦跑通,意味着设备在缺少能源补给的宇宙深空,能够拥有更长久的续航,同时特斯拉能够掌握模仿人脑逻辑的强大运算能力(思细级恐),那些在智能驾驶早期阶段“偷懒”选择激光雷达的新能源汽车玩家,届时将遭遇“降维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在AI算法上下了重注,一副要在这条道路上走到黑的架势。


ARKK基金经理“木头姐”Catherine Wood曾为特斯拉背书,认为之所以给特斯拉智能驾驶业务以高估值,是因为特斯拉与其他多数公司相比,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经营时间较长,言下之意是特斯拉有大量数据积累。

而大量数据可以推动特斯拉智能驾驶进步,关键在于庞大用户基数,和神经网超级训练计算机Dojo。前者能够采集大量实际路况数据,后者能够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市值产生化学反应,帮助智能驾驶软件不断“迭代进化”。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需要通过不断降价,扩大用户基数——用户越多,数据越多。


3、攀登产业链顶端

特斯拉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因而对于造车势力之间相互攻伐的“鸡零狗碎”,马斯克可能不那么在乎。


人们常常把新能源汽车电子化,比作在手机上安装轮子。新能源汽车如今踩在多个风口之上,既拥有汽车这种复杂工业品在多国工业支柱的地位,其智能化也能够套用AI、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故事。

可如今,下游主机厂直接面向C端,玩家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且毛利率低,面对上游发动机、变速箱、各种电子电控核心部件厂商,主机厂只能附身做个弟弟。

中国汽车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21世纪后为了引进这一产业,采取“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引进了一批汽车厂商,与中国车企合资造车。但要得到技术谈何容易?首先,技术是这些车企的核心竞争壁垒,不可能说让就让;其次,大众、丰田这些老牌车企,以及博世、大陆、采埃孚这些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经建立坚固的专利壁垒。


所以来到汽车电气化、电子化时代,中国汽车厂商希望通过“电池+电机”的简单结构,绕开技术和专利壁垒,直接完成“弯道超车”。

但在核心零部件上游,还有硬茬。英飞凌、NXP等等芯片制造商在汽车芯片市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EB,VECTOR也在软件开发领域拥有控制权。


这也是为什么英伟达收购ARM这件事,能够在国际社会引起剧烈反响。ARM是芯片架构专利贩子,处于芯片产业链上游,苹果、高通、华为海思等大厂都需要基于ARM芯片架构进行芯片设计。即便在中国市场,ARM也拥有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一旦落入美帝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现代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市场”依附关系决定的。


“技术—市场”依附关系模型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凭借对核心技术和市场终端的垄断优势,成为生产链的主导者并获得最大一部分的附加值。而发展中国家则依附于跨国公司之上,从事核心技术和市场之外的低附加值环节。


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金字塔上层,更容易形成垄断,也越容易收割产业链最大蛋糕。在上游,玩家少利润高,技术壁垒足够坚固;而在下游,海外的大众、丰田、福特以及中国一众老牌传统车企……众多势力都在对转型新能源汽车赛道虎视眈眈——大局未定,技术、市场同时掌握在上游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谷歌、百度、华为等科技企业不打算造车,而是为车企提供技术。北汽极狐阿尔法S告诉我们,这些大品牌一旦入局,人们关注的不在是你车企的品牌,而是它背后赋能的技术。

今天的特斯拉,尽管在技术领域还拥有诸多对手,而且这些对手无论在市值、研发费用还是盈利能力上都略胜一筹。

但特斯拉不一样,它拥有太空。


4、结语

围棋之局,大势也。在布局阶段,局部亏了也无妨,果断舍离开辟新战场,忌讳一条道走到黑——尽量把棋走在外面,走在宽阔处,路不要走窄。


随着局势的发展,到某一时刻,忽然惊诧,那乱局之外远方一子,正是定盘妙手。这种走法有个学名,叫“脱先”。


地球上造车势力还在鸡零狗碎中相互攻伐,咬得一地鸡毛,也许在马斯克看来无非“菜鸡”互啄耳。打开特斯拉官网,除了征服汽车市场的愿景,还在一直倡导“清洁能源主导世界”,而在这之外,还有那些未写上台面的星河宇宙。


纵观新能源车赛道,除了马斯克,似乎还没有人将棋子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