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哦不,是Meta將迎來海嘯級機會
美東時間10月28日,Facebook將名字改為了Meta,寓意Metaverse(元宇宙)。
人類正在不斷拓展兩個世界。
一個是物理的世界,它更多由移動原子塑造,核心驅動力將是馬斯克的特斯拉。
一個是虛擬的世界,它更多由移動比特塑造,核心驅動力將是紮克伯格的Meta。
在兩個世界之間,移動比特和移動原子連接處,或者説移動比特驅動原子加速的地方,統治者是貝佐斯的亞馬遜。
原子是物質的最小構成單位,比特(Byte)是信息的最小構成單位,移動比特可以驅動移動原子加速移動,比如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拚多多、美團、Uber、滴滴,人類通過操縱移動比特,進而操控了原子移動。
你動動手指,萬物移動,配送到家。
在中國這個自成體係的獨立市場,我們也有自己的三股力量。
騰訊——當然也不排除是字節跳動,他的名字就叫Bytedance——當然最大的可能是騰訊,代表著未來虛擬世界的方向。
電動三傻中的一家可能類似於特斯拉之於世界,代表著中國人對物理世界的探索方向。
美團——當然更多人可能覺得是阿里巴巴——但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美團,將類似於亞馬遜之於世界,代表著中國人在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中間的連接探索。
言歸正傳,本文重點討論Facebook,涉及的主體包括:
Facebook發展簡史;
Facebook三季報表現;
元宇宙是Facebook的海嘯級機會;
為什麼是Facebook?
一、如何成為Facebook
Facebook的使命是:賦予人們創建社羣的權力,將人們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要達成這一使命,它要做的就是:將越來越多的人連接起來,並讓他們分享、互動得更多。
(需要Facebook最近36個季度日活、月活,請在公眾號後台發消息 FB,自動獲取相關數據)
筆者從Facebook的年報中統計了它歷年的數據,2009年到2021年Q3,Facebook的月活從3.6億增長到了29.1億,增長到了當時的8.1倍;日活從1.85億增長到了19.3億,增長到了當時的10.4倍。
截止到2021年10月最新數據,全球大約77億人,相當於全球每個月有37.8%的人口登陸Facebook,每天有25.1%的人口登陸Facebook。
這比世界上任何應用都更多。
Facebook的日活和月活數據經歷了相似的增長曲線,2009-2012年是它的高速增長期,每年的增長速度都超過了25%,整體而言日活增速稍快於月活增速,這也印證了第一張圖的日活/月活數據逐年提升的數據表現,比值從51%提升到了59%。
2013-2017年,Facebook的用戶增速進入次高速增長期,增速維持在10-20%區間,且日活增速仍然稍快於月活增速,相對應的,這期間它的日活/月活比值從62%提升到了66%。
2018-2021年,Facebook的用戶增速進入了中低速增長期,增速基本維持在10%以內,除了2020年因為疫情加速用戶增長反彈。日活和月活的增速基本一致,所以日活/月活比值也維持在66%不變。
縱觀近13年的情況,Facebook不僅持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日活/月活比值提升也説明它的用戶活躍度在提升。
Facebook做到了它希望自己做到的事情:將全世界的人們更多地連接起來,緊密團結在一起。
順其自然地,它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從2009年到2020年,Facebook的收入增長到了110.64倍,11年CAGR(年複合增長)高達53%,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仍然大漲45.5%。
顯然,Facebook的營收增速遠高於日活和月活增長。
簡單而言,Facebook的營收=月活*月活用戶年度ARPU。
當月活12年增長到8倍多,ARPU增長到近18倍,營收自然能取得更高速度增長。
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會發現ARPU增長是廣告點擊單價提升、點擊率提升和廣告加載庫存增加三重因素疊加帶來的結果。
而單價提升往往是用戶活躍度提升、平台信任度提高、廣告技術升級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我們還可以繼續細挖下去,但是歸根到底,Facebook的增長,核心驅動力來源於用戶增長。
正如紮克伯格一直強調的,“Facebook打造服務不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打造更好的服務。”
二、喜憂參半的三季報
在改名之前,Facebook發佈了一份喜憂參半的三季度財報。
日活DAU達到了19.3億人,同比增長6%,環比增長1.15%,淨增加2200萬,在這樣高的用戶基礎上,能維持這個增長其實算不錯了。
很多人唱衰的用戶活躍度問題、年輕用戶流失問題,或多或少存在,但是絕沒有一些媒體所説的那麼聳人聽聞,“失去了一代人”,數據表明Facebook的日活/月活比值仍然維持在66%的高度,這樣的用戶活躍度,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應用來説,都是夢幻般的數據。
具體到各個地區,北美地區的日活基本已經停滯,且日活/月活比值在緩慢下降,兩年下滑了2個百分點。不過北美地區用戶活躍度本身非常高,比值高達75%以上,整體來説問題還不大。
歐洲地區用戶活躍度也很高,且日活/月活比值也有下滑跡象,不過略好於北美,兩年下滑了1個百分點,而且歐洲地區的日活仍然在小幅上漲。
亞太和其他地區的日活、日活/月活比值都在較快速上升,尤其是亞太地區,雖然日活是所有地區中最高的,但是日活/月活比值是所有地區中最低的,仍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
具體到各個地區,北美有2.61億月活,歐洲地區4.23億,亞太12.78億,其他地區9.49億。
北美地區最近7個季度日活幾乎停滯,月活還有800萬的增長,説明用戶活躍度確實有了些下降,但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其他三個地區的月活數據相對還比較正常。
Q3營收290.1億美元,同比增長35.1%,環比下降0.24%。
廣告以外的業務同比大增194.8%,環比增長47.7%;
廣告業務同比增長33.2%,環比下降了1.06%。
看起來這是一份糟糕的財務數據,但是主要原因在於蘋果私隱新政引起的。
實際上,類似於Facebook這樣以推薦信息流廣告為主要營收方式的平台,譬如Snapchat、Twitter,三季度的廣告營收表現更糟糕,而Google主要廣告收入來自搜尋,而且自擁全球最大手機操作系統安卓,所以影響不明顯。
但是,筆者相信長期來看,蘋果的私隱政策對Facebook這樣的平台影響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Facebook擁有海量用戶且活躍度極高,它可以找到辦法給用戶更精準的廣告推送。
而數據公司emarketer的預測認為,2023年Facebook的廣告收入在全球市場份額會上升到25.2%,2020年該數據是22.3%,Facebook仍然處於份額上升週期。
倒是Google處於下行週期,亞馬遜、阿里巴巴和Facebook都在搶佔更多份額,尤其是亞馬遜廣告業務,來勢洶洶,不可小覷。
展望四季度,Facebook預期營收將在315-340億美元之間,增幅介於12.1%-21%之間,這一預期低於華爾街此前預期的348億美元。
另外,公司宣佈了一項5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更重要的是,Facebook計劃在4季度開始,將Facebook Reality Labs作為單獨的部門進行報告。
這將是Facebook開啟新一個10年投資計劃的一部分,預計年內將投入100億美元在這一領域,這也是Facebook改名Meta的原因之一,因為Facebook已經無法反映公司更廣泛的涉獵領域和側重點。
三、元宇宙是Facebook的海嘯級機會
筆者非常確定,元宇宙將是Facebook的海嘯級機會。
互聯網的演變有跡可循,從文本到圖片,再從圖片到視頻。
視頻仍然隻是過渡階段,下一個篇章是虛擬現實。
而元宇宙是虛擬現實的終極模式。
無論是社交、遊戲、電商、辦公、娛樂還是色情領域,虛擬現實都將給人更加逼真和沉浸式的體驗。
想象一下,當你通過某些設備,與朋友進入接近完全真實的面對面溝通,《頭號玩家》中的場景進入現實。
在購物領域,你看到的每一個商品,無論手機、衣服、鞋子,都像來到實物面前,可以感受到它的形狀、尺寸、氣味、貼合度,這比圖文式的貨架真實,也遠勝過直播電商的形式。
在遊戲領域,和朋友通過網絡連線玩遊戲,彷彿真人就在身邊,彼此一起進入遊戲中的角色,你甚至可以感受到裏面人物的觸感。
今天的遠程辦公更多是基於視頻、網絡協同,元宇宙裏,你和同事遠程辦公就像坐在隔壁。
在這樣的世界裏,不光是硬件技術需要提升,軟件、網絡速度、交互設計都需要升級,甚至連貨幣、網絡道德、行為規範都需要更新。
在這樣一套生態系統裏,VR、AR或是XR設備將是入口,Facebook6年前收購的Oculus是該領域的翹楚,旗下的Quest 2是目前毫無疑問的最佳設備,已經具備千萬級別的年銷量,處在爆發的前沿。
近日,VR遊戲Beat Saber通過推特宣佈,Beat Saber在Oculus Quest單個平台的累計收入突破了1億美元,目前VR遊戲領域已出現了一批銷量過百萬套的爆款遊戲,除Beat Saber外,還有Job Simulator、Half-Life: Alyx、Elite Dangerous: Horizons、SUPERHOT等多個VR遊戲突破了百萬套大關。
遊戲很可能是Facebook在元宇宙虛擬現實領域的最佳切入口,隨著內容的不斷豐富,加上Facebook擁有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它在遊戲、內容、社區甚至電商、支付等領域都有望建立自己的生態,就像騰訊今天在做的一樣。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比騰訊擁有更多用戶的Facebook不像騰訊那樣一魚多吃,跨界發展?
首先是基於Facebook的使命,他希望連接世界上足夠多的人,建立最大的互聯網社區,所以基於社交的全球擴張是他的第一性。
其次,騰訊的發展基於一個封閉的統一的單一文化市場,用戶規模超過一半以後,他要跨領域發展,本身障礙要比Facebook小得多。Facebook要發展支付,面對一個一個割裂的文化市場,光是政府溝通、牌照等問題都夠喝一壺的了。
另外,在國外的生態裏,蘋果和安卓是生態的最上遊,以遊戲為例,如果Facebook自己開發,給了安卓和iOS 30%分成後,他還有多少利潤可圖,這恐怕是一個問題。
而創建自己的硬件平台,建立元宇宙,則可以完美跳過蘋果和Google的封鎖。
虛擬現實場景下的社交、遊戲、電商、內容、娛樂、辦公都將面臨重構,尤其是遊戲、電商和娛樂,擁有社交關係鏈的Facebook,將面臨海嘯級的機會,構建自己的生態,紮克伯格絕不會甘心委身於蘋果安卓之下。
四、為什麼是Facebook
實際上,能看準元宇宙機會的,都是社交巨頭,Facebook和騰訊都在大量佈局,但是很顯然,Facebook才是那個最有機會的。
我們常説,微信其實就像中國人的操作系統,在裏面可以社交、遊戲、消費內容、購物、點外賣,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這是因為,社交網絡超高的網絡效應,是打造最龐雜的內容生態的絕佳溫牀。
看起來,騰訊離元宇宙很近,只缺一個硬件入口,因為它早已組織了足夠多的內容和用戶。
實際上,騰訊離元宇宙很遠,它還缺最關鍵的環境,去中心化的監管系統,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貨幣,這些都是國內監管環境下很難突破的點。
所以,機會就在Facebook這一邊了。何況FB還具有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
而且,FB是最切身感受到手機操作系統對自身應用限製的巨頭,沒有之一。FB可以做內容,比如用戶發的帖子、分享的新聞、趣事,以及ins上的各種故事、圖片、視頻,但是一旦突破這些,直接去做變現,比如做遊戲、交易、金融,它就可能觸碰到手機操作系統的核心利益,或是各國政府的監管。
騰訊因為國內安卓的閹割,基本享受了淩駕於操作系統之上的紅利——畢竟大多數人用的還是安卓手機。
所以FB有足夠大的動力,去打造自己的硬件基礎設施。
簡而言之,社交網絡是打造元宇宙的不二之選,騰訊侷限於國內,而且很難跨過去中心化底層設計和中心化監管的矛盾。
在今天的世界裏,如果只有一個公司能實現元宇宙,毫無疑問是Facebook。
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但是也是一個遙遠的機會,需要足夠的耐心。
紮克伯格明確表示,在2030年前,元宇宙很可能無法帶來利潤,更多的是生態建設,營收變化。
但是,從很多細節裏,我們都能看到,西方巨頭很可能再一次將人類帶向希望之地。
Facebook將把人類帶向虛擬世界的盡頭,特斯拉將把人類帶向物理世界的新紀元,而亞馬遜則在虛實之間,構建全球商務的基礎設施。
筆者希望,大家能更多關注互聯網帶來的機會——效率提升和社會變革,而不是發展過程中的細枝末節——比如“搶了菜販子的生意”、“革了商業地產的命”之類。
美國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成就了微軟的輝煌,和美國的新技術革命。
20年後,微軟又回來了,再次回到市值世界第一的寶座,後面還跟了一大幫差不多級別的蘋果、Google、亞馬遜,特斯拉、Facebook則像預備隊虎視眈眈。
自由市場的競爭將把技術進化推向新的高度,發展的故事沒有終章。
如果我們沾沾自喜、裹足不前,不僅不鼓勵新技術巨頭自由發展,反而處處設限,唯恐他們再進一步做大,10年之後中美新經濟領域很可能會差距越拉越大,到時候再想彎道超車,恐怕悔之晚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